所以是,当前的“都”是安置祖先牌位的地方,并不是现代泛指意义上的首都。
讲实话就是楼令压根不知道父辈以上的祖先,供奉的牌位也就原身的父亲。
“搬吧。”楼令也想搬了,主要是搬起来简单不困难。
接下来的几天,阿娇不断给楼令进补,楼令则是负责在她与几位媵身上耕耘。
进补?那肯定是要进补。
而关于食补文化,华夏文明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只是随着时间不断往后,研究出更多的进补类食材。
哪怕是有进补,努力耕耘了快一个月的楼令整个人还是瘦了一圈,甚至搞出有黑眼圈了!
那种事情短时间内操劳,讲实话就是失去了兴趣。
楼令的欲望体现在发展家族更多一些,先后确认妻子与媵有了身孕,搬家行动也就进行起来。
“我们要迁‘都’了?”楼小白不是后知后觉,早就知道会迁‘都’,只是没想到就在今年。
楼令近一段时间还在忙碌其他的事情,示意楼小白坐好,缓速开口说道:“你知道下军将有一女,名唤宣吧?”
父亲突然慎重其实那么一问,以至于楼小白瞬间就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要与韩氏联姻?”楼小白直接问出来。
楼令颔首说道:“我们家的底蕴终究是不足,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底蕴。”
那已经算是正面回答。
“娶谁无所谓,能够对家族有助益便好。”楼小白一直有这样的觉悟。
现在其实都没有恋爱的观念,更不必说追求什么恋爱自由了。
天大的一个事实是,只要家庭到了一定程度,无论男女都不存在择偶的自由权。
出生在那个家庭,自小获得优渥的生活,需要的时候为家族进行牺牲,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再者说了,无论什么时代都讲究门当户对,只是以前明白提出来,后面的提醒方式更委婉一些。
一旦不是门当户对的结合,总有一方会觉得难受。例如男方养不起女方,男方不会自卑导致各种情绪吗?女方到了男方各种伏低做小,她真的能够开心得起来?
“只是我不明白……”楼小白显然是真的不明白,也就问道:“为什么是韩氏?”
当前的格局中,韩氏算是众多卿位家族中排行倒数第二的那一家,能胜过的也就邯郸氏。
楼小白语速比较快的说道:“儿子一直以为会是郤氏。”
反正楼氏不姓姬,在晋国或国外能够选择的联姻对象极多,其中看上去最佳的对象是郤氏。
“以我跟郤至的交情,联姻是会更近亲,但是性价比……”楼令知道这样说比较残酷,还是摊开来说:“无法体现出性价比。”
楼小白倒是没有什么好觉得难过的地方,那无非就是事实而已。
自然了,主要是楼小白虽然成长在优渥的环境,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却是极好,清楚且明白家族需要什么。
“为父猜测,接下来国内必然要大乱,只是不确认什么时候爆发。一场大乱过后,庙堂需要一位相对温和的中军将,韩厥将会变得众望所归。”楼令说道。
楼小白却是说道:“父亲不是说下军将对赵孟(赵武)比对亲子更好吗?”
意思就是,韩厥在亲儿子和赵武中选了后者,当韩厥的女婿估计不怎么样。
“即便是最差的局面,在我过世的之后,你可以跟韩氏、赵氏形成比较强的纽带。”楼令都想到自己死后对家族的安排了。
楼小白也就问道:“下军将同意了?”
“我想不出韩氏会有什么理由来拒绝。”楼令说道。
现阶段,楼令依靠个人与郤氏建立了很强的关系,他和郤至不闹翻,楼氏与郤氏就是干休与共;楼令娶了旬氏的闺女,楼小白有旬氏的血脉,这一层关系能够维持三代人;楼氏的娃嫁给了范氏,尽管娃姒的丈夫不是范氏的绝对核心,只要楼氏不呈现颓势,两个家族肯定能维持住关系。
再加上楼小白与宣姬订婚。
可以说,只要楼氏没人作大死,三代人之内该是稳了。
更久远的以后?楼令能够为三代人进行布局已经挺不容易,留下了那么的知识,家族也发展了起来,到玄孙那一辈还想怎么样啊?!
这一次,楼氏从“平陵”搬离的人并不多,家族的主要核心成员,加上旁系的一些家庭,少不了随行的护卫或仆人。
物资方面,该搬去“太原”的物资在四年时间里已经陆陆续续运过去,剩下的就是应该储备在“平陵”等着被取用的份额了。
他们从“平陵”出发,沿着汾水西岸走了八天,抵达“太原”城内又是忙碌了将近半个月,可算是让楼令有时间外出巡视。
“武、朔,你俩要多学多看!”楼小白与之兄弟楼武、楼朔同乘。
楼朔驾车。
楼武充当车右。
在楼令这一代之后,老楼家的种顶好,男性长得高大魁梧,力气方面虽然不至于像楼令那般夸张,举起千斤重的东西还有余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