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氏负责对齐国的邦交,齐国翁主成了晋国一国之君的夫人,以当代规则来讲的话,楼令是能够管到那位国夫人头上的。
那种“管”不会是楼令直接与她接触,楼令会向齐国庙堂施压,再由齐君环去做相关的处理。
“夫人花君上的钱吗?还是找君上要钱了?”楼令明知道不该问,还是问了。
晋君寿曼直接闭嘴。
当前的政治环境是什么?一国夫人不止有私军,一般是陪嫁而来的军队,她还能够名正言顺地干涉国家大小事务。
只不过,连名正言顺的国君都能够被架空,不就是掌权的大臣不愿意服从命令吗?
所以,真正能够干涉国家大小事的国夫人极少,原因当然是嫁到所在的国家,公族封君或贵族大夫不会遵从。
到了有皇后的时代,反正两汉、两晋、隋、唐、两宋、明这些正朔王朝,法统给予了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干涉朝政的正当权利,属于光明正大又名正言顺的干涉权;非认证正朔的王朝,如辽、金的皇后,她们的权力更大,到了元、清才被限制死。慈溪,她在清王朝真的就是一个例外,直接说就是光绪太过无能。
法统给予权力,区别就是用不用,有没有用的渠道,牵扯到的还是个人能力问题。只是有了武曌这一位女帝,皇帝或众臣的警惕阈值直接被拉满了。
楼令看晋君寿曼变得颓废,有心提出告辞。
“中军尉。”晋君寿曼仍旧颓废,说起了南方发生的事情。
晋军南征并未与楚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后面晋军更是撤到宋国境内驻扎。
今年,楚国频繁派出使节到“新郑”与郑国君臣接触,楚国以割地的形式诱惑郑国背叛晋国,郑国君臣也真的收下楚国割让的“汝阴”而背叛晋国了!
“上军将等卿,他们不会撤军回国。”晋君寿曼先说这个,随后又说道:“中军将让寡人来年统率中军、新军南下与之会合,届时中军尉定要随同出征。”
今年一直在奔波的楼令,确确实实是错失了好多消息,其中包括中军与新军明年要南下这一条。
楼令用庆幸的表情说道:“幸好瓦解了秦国的阴谋,要不然……”
晋君寿曼开始讪笑。
那的确啊!
郑国又一次背叛晋国,怎么会让晋国君臣无动于衷?
因为楚国和郑国知道晋国不会善罢甘休,两国肯定要做战争准备,直接导致晋国必须严正态度应对。
什么样才叫严正?可不光是态度上重视,还要在出兵规模上足够。
“另一件事情,卿位变动势在必行,邯郸旃退下去,郤犨任新军将。”晋君寿曼讲得是那些卿大夫通过的决议:“届时返回国内的厥卿与罃卿留守国中,中军尉执掌下军。”
啥玩意?
楼令呼吸停顿,整个人看上去呆住了。
那就是下军一样会出动,只是下军将韩厥和下军佐智罃不出征,统率下军的人选变成楼令?
有过这样的例子吗?还真的有,只是不常见。
楼令回过神来,说道:“这……,楼氏能够出动的兵力,怎么都凑不足一个满编军团啊!”
如果楼氏能够出动一个满编军团,楼令就不止会是中军尉了。
晋君寿曼笑着说道:“你跟下军将关系不错,娶了下军佐的妹妹。”
既然韩厥和智罃要留守国内,他们也就有很正当的理由不出兵。
那跟要不要出动下军不矛盾,完全可用其它家族征召部队充入下军。
只是那样一来,以后韩厥跟智罃的官职含金量可就要降低了。
晋君寿曼提那个,无非就是想让楼令说服韩氏、智氏出兵。
“臣……实在没有把握。”楼令说道。
当前没有“国防军”这一类的军队,所有国家的军队都是来自各个家族,哪怕上了战场也是家族私军的性质。
既然是私军,一家之主没有进行纳赋,凭什么征召起来交给让外人指挥?
晋君寿曼收敛笑意,说道:“中军将说了,下军一定会满编,到时候编制内的部队质量怎么样,看你能不能够说服韩氏和智氏。”
也就是说,下军能够是韩氏、智氏、楼氏占多数的下军,也能够是众多中小家族凑起来的下军。
楼令一时间沉默下去。
认真讲,楼令有信心能够说服智罃出动一个“师”的私军充入下军,韩厥那边讨人情也能够获得一两个“旅”吧?
问题是什么?智氏或韩氏真的那么做了,楼氏该欠下多大的人情?
这就等于是楼令为了晋国去欠韩氏与智氏的人情。
在当前的时代,那么干非常不划算!
楼令刚才就抓住了关键,不是晋君寿曼的主意,建议来自栾书这位中军将。
“栾书这是要分化我与郤氏,也是增加楼氏的负担。”楼令瞬间判断出了栾书的意图,至少是一部分盘算。
如果必须保证下军的战斗力,楼令还真要如栾书的建议那般做。
一样是家族的私军,来自不同的家族,战斗力真的就存在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