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楼令现在完全确认一点,自己这一位嫡长子野心不小。
“尽管小白在以往已经有所展露,不像从齐国回来之后这样雄心勃勃啊。”楼令十分确认这一点。
那样子的话,楼小白去了一趟齐国,受到什么刺激了?
“啊?我家已经驱离秦廷,短时间内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自然是要与几个卿族竞争了。”楼小白也是有读史书的:“即便我们不想跟他们争斗,一样会被视为目标。父亲,儿子说得不对吗?”
对,非常对!
楼令对楼小白有那样的认知很高兴,只是心里也有了忧虑。
算计的话,没有谁敢保证不会遭到反噬,尤其是试图算计所有人。
“为父在做什么,你知道吗?”楼令问道。
楼小白怎么会不知道?
那么,楼令现在的目标是什么?他想让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退而求其次则是尽可能地实施扩张。
无论是哪一个目标,前提都是晋国内部维持稳定,反正就是不能爆发大规模的内战。
以郤氏、楼氏、范氏、荀氏当前的体量,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被完全消灭。
只要无法短时间内消灭,时间一长必然存在更多的变数,导致内战拖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分出胜负。
当前阶段的晋国爆发内战,首先楚国就要高兴死,其他国家有一个算一个也要笑歪了嘴。
毕竟,作为独一个超级强国的晋国,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进行一轮扩张却是陷入内乱,不止是让各国失去最大的威胁,内战过后的晋国在实力方面也肯定遭到削弱了。
楼令是不知道啊,没有他的历史之中,晋国确实是在对外占尽上风的阶段,屡屡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导致失去了绝佳的扩张机会。
其实,历史上不是没有人想当糊裱匠,奈何就是无法获得多方信任,乃至于本身就深陷棋局。
以士燮为代表人物,他多次尝试弥合内部的矛盾,尝试无果干脆用绝食而死的方式来让范氏避祸成功。
而楼令无法完全消除内部矛盾,他确实有条件进行弥合。
所谓的条件是,起码楼氏跟另外三个卿位家族都是联姻关系,最主要的事情是说的话让郤锜和郤至都愿意听。
最强的郤氏不是那么过分压迫范氏或荀氏,作为实力较弱一方的范氏、荀氏哪有魄力主动挑起战争呢?一旦真的开打,即便是范氏和荀氏结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郤氏加楼氏啊!
“你好好思索,将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好好地想透彻,想清楚了来告诉为父。”楼令认为有必要收一收楼小白的心,起码不要过度野心勃勃。
再次得到一份作业的楼小白心中暗自发苦。
关于做作业这一种事情,楼小白从孩提时代做到大,很快要成为孩子的父亲,结果还要继续做作业?到底做到什么时候算是尽头啊!
“你也有事做。”楼令看向楼武,说道:“近期尽量了解郑地的事情,写一份那边的山川地理以及风土人情报告给为父。”
楼武难掩激动,应道:“诺!”
并非楼武意识到将有封地感到激动。
有些人觉得父母烦人。
有些人想被父母烦而不得。
一个天大的事实,只有在乎和关注才会念叨,不在乎连看一眼都缺少那种心情。
楼氏作为一个家族很庞大。
楼令现如今的子嗣也是众多。
在封建时代,作为大家族的父亲很难公平对待每一名子嗣,愿意或不愿意都只能对嫡长子进行特别对待。
原因太过于现实了。
要是大家族的家主关注嫡长子之外的儿子,会给得到特别关注的儿子产生额外的野心,也是在逼嫡长子针对这名受宠爱的兄弟采取行动。
楼令已经决定将“密”分封给楼武作为封地了。
这样的安排并不是绝对合适,只是楼令真的需要有一名儿子在郑地发挥作用,防止那边从郑国投奔过来的贵族产生头领。
至于说那些贵族跟楼武抱团?楼令活着的时候不构成任何问题,倒是会成为楼小白接任成为楼氏之主的一道考验。
“如果小白连这一关都过不去,最终被楼武所取代,好过楼氏葬送在小白手中。”楼令其实挺怕的。
楼令知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传世”这句话。
一个人没有死亡之前,怎么去盖棺定论?
以为杨坚眼瞎才将太子之位给了杨广吗?那是杨勇各方面太过不堪,作为皇子的杨广各种表现无比耀眼。
李隆基到底是不是接收武周财产,捡了一个盛世的便宜,且先不来下结论。反正最后就是他将大好局面搞砸,甚至是他一手导致李唐的毁灭。
要是杨广在完成大运河之后驾崩,先别管随帝国会不会被门阀世家瓜分,起码他在后世得到的评价会高一些吧?
至于李隆基?后世给予的评价就是:死得太晚了。
楼令自己?他已经有了目标,不管实现其中的哪一个,甚至是都未能实现,还能少了一个“文”或“武”的谥号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