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以了,参与走凯旋仪式的部队,看上去就是以来自卿位家族的士兵居多。

这些卿大夫不可能下到部队亲自颁布命令,他们走到高台边上吩咐自己的子嗣或亲族,命令自然就被传递了下去。

在这种场合下,身份最高的人站高台之上,次之的人则是围着高台站了一圈,再次之久向外围站。

因为当前并不流行布面旗帜的关系,看不到旌旗飘飘的画面。

使用动物尾巴、翎羽、皮毛制作而成的大纛才是目前主流的旗帜,并且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

事实上,拥有一杆大纛就是身份的象征,哪怕该家族已经没落下去,只要大纛没有遗失,拿出来仍旧会获得尊重。

楼氏的大纛是在战场上陆陆续续缴获而来,每一次有了新的大纛缴获,后面缴获的大纛会被拆散装到一开始的大纛上面。

话又说回来,楼氏的第一杆大纛是抢的齐国高氏,搞得高氏后面花了大代价把大纛给赎了回去。

为什么高氏不做一杆新的大纛?因为自己做出来的大纛不带功勋,拿出来只会被其他贵族笑话。

大纛当然不是只能在战场上缴获,要不然第一杆大纛怎么出现就会很成问题。

一开始是诸夏的诸侯攻打异邦,抢了异邦的圣物,为了彰显武功将那些圣物做成旗帜。

到后来,亡了国的诸侯太多,大纛也就流落了出去,搞得不是一国之君也能够持有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其它,例如更加远古的时期,各部落进行互相的兼并,胜者一方也会掠夺失败一方的图腾。

在今天,有大纛的家族,他们无一例外都会让自家的大纛亮相。

在大纛亮相之前,它其实已经被拾捣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整洁并且金光闪闪。

怎么会金光闪闪?因为上面存在青铜利刃或是项圈和其它装饰物。

青铜在风化之后才会变成青色,在遭到风化之前其实是金色。

所以了,各国的一些大殿,瞅着就是金碧辉煌的模样,不是用黄金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青铜。

当然,铜的金色与黄金的金色肯定存在区别,特别是光照之下。

日后一些王朝会使用黄金打造宫殿,只是并非大块大块的黄金铺成地板,也不是整根柱子都是黄金材料,顶多就是刷了金粉。

步入现代之后,一些人家里的电线并非铜线,使用的是黄金制成的金属线!(真事)

各个将要接受检阅的卿位家族私军列好队伍。

卿大夫各自出动一个“旅”的兵力接受检阅,八名卿大夫便是八个“旅”。

另外的那些中小家族,独独魏氏有四个“卒”接受检阅,其它顶多就是一个“卒”或更少。

处在最显眼位置的是来自郤氏的私军,阵列之中的兵士一个个看着意气风发。

紧紧靠在郤氏私军下一梯队的部队来自楼氏,楼氏之后是荀氏(中行氏),也就是按照卿位排序来形成梯队。

属于卿位家族的兵士,看上去神色会比其他家族更为高傲。他们确实也有显摆的资本。

而在几个卿位家族的私军后方,列阵的是来自魏氏的私军。

“泰半是身穿出产自楼氏的甲胄。”邯郸旃羡慕又迟疑。

谁不羡慕楼氏独家掌握优异的冶金技术呢?

之所以会出现迟疑,主要是邯郸旃想向楼氏采购,要命的地方在于邯郸氏的财政状况比较堪忧。

看过去,列阵的晋军披甲率应该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百分之五十穿的甲胄是楼氏采购而来。

而楼氏不同时期打造过好几款的甲胄,从一开始的札甲,到后面的环片甲,也出现了板甲,到最后又回归札甲。

楼氏自家的军队,并不是完全相同款式的甲胄。

身份是‘羡’的人员,他们穿的甲胄是由家族临时提供,款式上形成了统一,皆为最新款的札甲。

其他“大夫”、“士”、“徒”不一样,他们需要自己花钱购买,不同时期买到的款式不一致,有了甲胄的人后来也不会买最新款。

不同的家族,他们身上出自楼氏的甲胄,当然也不一样,看上去除了都是亮银色之外,款式可谓混杂得很。

在春秋早期,有资格上战场的人,他们的家世都不一般,至少会很有钱,使得周王朝的军队着甲率非常不错,有史料记载高达百分之八十。

后面?这不是进行了分封么,各个诸侯国的情况不一样,着甲率肯定是随之下降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晋国,根据家族的财政情况,无论防具或是武器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来自列国的人,他们看到接受检阅晋军的着甲率,陷入了沉默之中。

“晋国有楼氏,递补了先氏灭亡之后的战神家族地位。楼氏比之先氏更为恐怖,一举使得晋国各家族可以采买到便宜的防具。”高固在现场。

晏婴低声说道:“我们前后几年也向楼氏采买了不少防具,价格比之晋国各家族的采买价格高了三成之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