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09章 晋国卿大夫的排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比如说,楼氏大力发展纺织和制陶,投入肯定需要获得回报,可不就要抢夺市场了吗?一旦抢夺市场,不等于向范氏和荀氏发起挑战了嘛。

反正吧,历史上的赵、魏、韩、中行、智、范到最后也没有冲击对方的产权领域,一般是互相吞并之后,才进行的一种接盘。

而存活在分裂晋国的赵、魏、韩三家,他们各自将自己把持的领先优势代入战国,立国就是一个强国,尤其是以发展防具类的魏国优势最为明显。

在当前,楼氏最为擅长什么?

讲实话就是,楼氏领先的领域非常多,最为特殊的就是突破冶炼和锻造壁障,率先掌握了金属上的优势。

在其它方面,楼氏在水利上也逐渐开始领先。别看谁都在搞水系设施,搞得越好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必定越大。

牧畜方面?楼氏是接管了赵氏的产业,由于楼令根本不懂兽医方面的知识,自然是慢慢在补了。

如果说楼氏哪一项成果起到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就是纸张。

因为楼令知道纸张的重要性,没有大肆进行贩售,只是拿来送礼,纸张的优越性并不广为人知。

为什么不卖?因为现在卖只会便宜贵族阶层,给楼氏创造一个又一个大敌。

什么道理?道理就是,一旦纸张谁都能用,可能漏一些到普通人手里,可是贵族阶层会是获得便利最多的阶层。

以为纸张变成烂大街,会让更多的人获得读书的机会吗?不是这样的。

纸张在蔡伦的努力下逐渐走向成熟,有看见想读书就有书能读吗?没有的事啊!

而知识走向千家万户,其实是到了北宋时期的事了。因为能够读到书的人猛增,直接又让人思考什么比抄书更迅速,可不往印刷术一直研究,进而将活字印刷术给搞出来了吗。

那么东汉、隋、唐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无法享受到纸张带来的便利?因为知识被垄断啊!

所以了,没有黄巢干挺世家和门阀,哪来新阶层出现的机会。

到了读书人阶层形成之后,他们何尝又不是把控了进步的渠道呢?

楼氏现在已经将活字印刷术给鼓捣了出来,只是一样藏着掖着,不是为了发财,单纯就是不想也不敢拿出去。

不算大种类,分为各种小科类,楼氏研究的方向可就多了,只是研究成果无法造成大区域的影响,很难造成什么轰动。

楼令坐着等刘公季子出现,等来了人也只是站起来,没有迎上去。

“晋下卿。”

“刘公。”

晋国的中军将是上卿,中军佐是次卿,其余则是下卿。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名晋国卿大夫的时候,与之接触者会用“晋卿”这个简称。

来自周王室的公卿不一样,他们的称呼会更正式。

刘公看了看场地,心里暗自满意,一边也在称赞楼令礼节到位,随后在侍者的引领下走到座位坐了下去。

互相之间肯定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寒暄,起码先把气氛炒热。

楼令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浪费,聊了一小会,问道:“刘公此次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刘公稍微愣了一下。

知道什么是客套吗?就是互相客客气气,找到可以吹捧的事情,你吹我我吹你的商业互吹。哪怕是找不到可以赞美的事情,漂亮的空话也要多讲一讲。

这才说了几句话,楼令的不耐烦都直接摆在脸上了。

周王室对晋国的行为有诸多猜测,不免有些人装鸵鸟讲好话,比如晋国君臣不是故意漏了事,可能是忘了之类。

固然知道是在自欺欺人,可是有时候就是不得不自欺欺人啊。

现在?刘公季子看到楼令的表现,心里没有丝毫的恼火,有的只是恐惧和担忧。

“实不相瞒,此次前来乃是受了上意。”刘公季子停下来,注意观察楼令的脸色。

刘公季子是周王室的公卿,所谓“上意”只能是来自周天子的授意。

楼令没有站起来向“洛邑”的方向行礼以示尊重,仍旧安坐在原位,脸上的不耐烦更是一丝没有收敛。

古代时代属于是: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君主的君主不是我的君主。

也就是各讲各的。

当然了,涉及到君主的君主,一般人会表现出尊重。

像是原本安坐的楼武,包括楼氏的其他人,他们听到刘公季子讲得那句话,不就站起来束手而立了嘛。

刘公季子必须承认楼氏之主楼令有继续安坐的资格,只是仍然一脸不耐烦就有点过分了。

那又怎么样?

反正刘公季子只在心里哔哔,不敢表露出不满的态度。

而楼令那是故意的。

有了取代周王室地位的明确目标,对吧?

周王室没有那个实力来跟晋国硬刚,晋国不会直接做出侮辱的行为,有机会逼一逼周王室,为什么不做?

最好就是逼周王室狗急跳墙,随后晋国再被动反击。等事情办成之后,晋国君臣多少能够辩解是被逼无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