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73章 王与马,共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晋元帝没有法子了,只能派人转告王敦:如果你没有忘掉朝廷,请马上息兵。你要有其他打算,皇帝可以退居琅邪为你让路。这话说得几近卑躬屈膝,帝王的尊严已掉了一地。

随后,他被王敦软禁在宫中,失去了人身自由。

东晋建立不过五年,看起来就该到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王导再一次站出来救了他。

没有明显证据证明王导不想夺取政权,也没有明显证据证明王导想夺取政权。但评价一个人,他心里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

《围炉夜话》有联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什么意思?寒门穷啊,想孝敬父母却没钱没时间,所以不能苛责他们,只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行了。对于美女,正常男人总会忍不住偷瞄几眼,心中难免浮想联翩,这也没关系,只要能做到克己复礼,不动手动脚就是君子。

翻译成另外一句话,似乎也没错: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从行迹上来看,王导一直在忠心护主,这就够了,他是忠臣。王莽如果在篡汉之前死去,他定也是大忠臣、大圣人。

王导支持王敦杀佞臣、清君侧,但反对他进一步篡权。其时,京都陷落,四方劝进,王敦本有机会登基称帝,至不济也可以另立他人,但是王导居然把他劝退回武昌了。

这绝非兄弟情深如此简单!

两人必然做过一次促膝长谈,王导深刻分析了内外局势,内部士族群臣未能归服,各怀心机;外部则有胡族隔江而据,虎视眈眈,最后得出结论:冒然废立,必有亡族之祸。

于是,无论是晋元帝还是王敦,最终都没有在权力斗争中把事做绝。双方各退一步,我还你皇权,我还你实权,并没有引起更大的祸事。但这只能叫作没有大的悔恨,不能视作大吉大利。

所谓元吉,在这里不妨解读为元帝吉祥,比较合乎情理。

晋元帝总算保护了帝位,无缘以开国之君兼职亡国之君。但在王敦之乱中,晋元帝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感受到了无力的绝望,羞愤交加之下,很快崩了。

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司马睿只为他选择了一位辅政大臣,王导。

有此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