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站在门口,看着孟父弯腰检查桌凳的稳固性,
他特意晃了晃最靠边的一张桌子,见纹丝不动,才满意地点点头。
阳光透过糊着麻纸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块块菱形的光斑。
落在孟父孟母的白发上,竟有种说不出的踏实。
于正来在一旁搓着手,脸上的期待藏都藏不住,像是在等待老师打分的学生。
“条件是简陋了点,但也算是个念书的地方。”
于正来看着教室里的陈设,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
“您二位也知道,咱们林场刚起步,啥都得精打细算。”
“之前我们林场的孩子,要送到县城里去念书。”
“来回几十里地,冬天天不亮就得揣着窝头往车站跑。”
“遇上大雪封路,就得在县城亲戚家借宿。”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又扬起嘴角。
“现在好了,有了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出了家门就能进校门。”
“不光林场的娃,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也能来。”
“不过目前学校还没老师。”
于正来叹了口气,眉头又皱了起来。
“我已经跟上面打了报告,希望能支援我们一些老师。”
“可县城学校也缺人,这事儿就一直拖着。”
他看向孟父孟母,眼里又燃起光亮。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您二位,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孟父听得连连点头。
“于场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有您这句话,我也就放心了!”
于正来笑得眼角堆起了皱纹,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孟母走到那排新桌椅前,轻轻拉开一张椅子坐下。
木头的凉意透过薄薄的裤料渗进来,却不刺骨。
她晃了晃身子,感受着椅子的稳固性,回头对孟父笑道。
“桌椅都是新做的,打磨得也光滑,孩子们坐着手脚不会磕着,挺好。”
她的目光扫过黑板,又落在墙角堆着的一摞黄纸和几盒粉笔上。
那黄纸是从供销社买的毛边纸,裁得整整齐齐。
粉笔是最便宜的那种,白的多,彩的少,却码得一丝不苟。
她柔声向于正来问道。
“这些纸笔是准备好的?”
“是呢。”
于正来连忙应声,语气里带着点骄傲,
“知道要办学,职工们特意凑了钱,让采购组的同志从县城供销社多订了些。”
“想着孩子们上课总得用纸笔,不能让娃们用树枝在地上画。”
他指了指那几盒粉笔,又补充道。
“就是课本还没到齐,我已经让人再去催了,估计这两天就能运过来。”
“这些先不着急,这不是还有一段时间才开学嘛?”
孟母站起身,拍了拍衣角的灰尘。
“我们再去外面看看吧,操场啊都得瞅瞅。”
“好!”于正来立刻应道,率先迈步朝门外走。
几人又沿着学校里的土路转了转,看了看周围的环境。
“于场长,我想知道咱们林场的孩子教育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啊,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回头马上让人统计一下。”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