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久后了望塔报告,远处海平线上又出现了更多寇船的身影,显然是在诱敌深入。
"保持队形,继续向金门前进。"郑琦命令道,"海寇若敢靠近,坚决打击;若只尾随,不必理会。"
接下来的航程中,海寇寇船队如影随形,但忌惮明军强大火力,始终不敢靠近。舰队一路南下,经过大陈岛、台州外海,逐渐接近福建水域。
正月的东海,天气变幻莫测。时而海风呼啸;时而暴雨倾盆,能见度不足十丈。将士们顶着风雨,坚守岗位,毫不懈怠。
这一日,了望塔突然传来激动的呼喊:"金门!看到金门了!"
张好古急忙登上甲板,只见远处海平面上,一座岛屿的轮廓逐渐清晰。更令人振奋的是,岛屿附近停泊着上百艘战船,旗帜鲜明——正是福建水师!
"发信号,告知我方身份!"郑琦命令道。
信号旗升起,号角声回荡在海面上。很快,福建水师也回应了信号,并派出引航船前来接应。
当"镇海"号缓缓驶入金门港湾时,张好古不禁唏嘘。历时六天,跨越风暴,三万水师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
福建副总兵郑芝龙亲自登船迎接:"张大人一路辛苦!福建水师五万将士、四百战船已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
港湾内,近千艘战船桅杆如林,旌旗蔽空。马嘶人喊,战鼓声声,一派肃杀之气。这支由多省水师组成的庞大舰队,即将开启收复台湾的征程。
当晚,金门岛上灯火通明。张好古召集各省水师将领议事,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郑琦、李明忠与郑芝龙、等将领围坐一堂,共商大计。
"据探报,红毛番主力盘踞在澎湖一带,约有战船三百余艘。"郑芝龙指着海图说道,"他们以澎湖为基地,袭扰福建、广东沿海,气焰嚣张。"
郑琦沉思片刻:"我军虽有兵力优势,但敌寇熟悉当地水文,且船小灵活,不可轻敌。"
李明忠提议:"不如先派快船侦查,摸清敌寇布防,再制定详细进攻方案。"
众将纷纷建言,最终张好古拍板决定:"明日先休整一日,后日派侦查船队前往澎湖。各部做好战斗准备,务必一举歼灭倭寇,还我东南海疆太平!"
议事结束,众将离去后,张好古独自登上"定海海"号甲板。夜空如洗,繁星点点,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身。他望着无垠的大海,思绪万千。
从吴淞口出发时的忐忑,到遭遇风暴时的惊惧,再到击退海寇时的振奋,最终成功会师金门的喜悦...这一路走来,他深深感受到了大明水师的强大与将士们的忠诚勇敢。
"大人,夜凉露重,请回舱休息吧。"郑琦不知何时来到身后,轻声提醒。
张好古回过神来,微笑道:"郑将军,这一路多亏有你运筹帷幄,我军才能顺利抵达。"
郑琦肃然道:"此乃末将分内之事。更难得的是将士们上下齐心,方能克服万难。"
"是啊,"张好古感叹,"有此雄师,何愁海患不平?"
两人并肩而立,望向漆黑的海面。远处,福建水师的战舰上灯火如豆,宛如星辰落入凡间。更远的南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决定东南海疆命运的大战。
三天后李明忠带领的快船队,带来了最新消息,说是澎湖近处已经没有红毛夷人。
张好古思索了一会,决定改变以前的计划,经过自己的情报和郑芝龙送来的情报来判断。
情报 历来是军事行动成功的基石。
崇祯十一年正月深夜,台湾海峡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张好古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手中紧握着一份标注精细的海图,图上清晰地标示着一条被荷兰人视为天险的水道——鹿耳门。这份由通事何斌秘密测绘的情报,即将改变东亚历史的进程。当四百艘战船借着天文大潮悄然通过这条"不可能"的航道时,中国军事史上最辉煌的情报战例就此诞生。张好古对情报工作的战略运用,不仅颠覆了传统军事认知,更开创了早期现代战争中情报网络的先河。
张好古构建的情报体系呈现出惊人的系统性特征。这个网络如同一个精密的蜘蛛网,由多个相互支撑的子系统构成:以商人、渔民为主的民间情报员负责地理信息和日常动态收集;策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内部人员提供核心军事情报;潜伏在东南亚各港口的眼线则监控荷兰援军动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张好古专门设立了情报分析机构,暂时由袁飞等人负责将零散信息整合为战略情报。这种组织结构与现代情报体系的三层架构(人力情报、技术情报、情报分析)惊人地相似。历史记载显示,在决定进攻台湾前,张好古案头已堆放了"台湾城垒图、炮台方位图、荷夷巡哨簿"等详尽资料,甚至掌握了荷兰人的换岗时间和口令。这种全方位的情报覆盖,使张好古能够像下棋一样预判对手的每一步行动。
何斌的策反堪称中国情报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位精通荷兰语与闽南语的通事,表面上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得力翻译,实则心怀故国。张好古通过长达三年的暗中接触,以民族大义相召,辅以重金许诺,最终将这位关键人物纳入麾下。何斌提供的情报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他不仅带出了热兰遮城的建筑图纸,更秘密测量了鹿耳门水道的水文数据。在崇祯九年至崇祯十年间,何斌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以检查航道为名,记录下不同潮汐时段的水深变化。这些数据最终证明,在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潮期间,鹿耳门水深可达14尺(约4.3米),完全满足明军大型战船的通行需求。更关键的是,何斌还提供了荷兰守军的致命弱点——他们过分依赖鹿耳门的"天险"地位,在此处的防御工事最为薄弱。这种从内部攻破堡垒的情报运作方式,开创了历史先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