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们点的菜也陆续上了上来。
“哇,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还是孙小六第一次在大酒楼吃饭。
分量大且色香味俱全着实吸引了他。
“开吃开吃,他们家的味道比福云楼的好点。”
能在县城开起来的酒楼自然不能差到哪里去。
周玉棠把筷子分给大家,大伙儿也纷纷动筷吃了起来。
孙小六夹了一块红烧鱼肉吃了起来,结果眉头蹙紧,如实说道:
“我怎么觉得这红烧鱼做的没有阿娘做的好吃,这水平倒跟二姐的差不多,不好也不坏。”
孙冬菊一听,便揪着他的耳朵说道,“小六,你这话是说我做饭不好吃咯,那我以后不做你那份了,你自己弄来吃吧。”
孙小六立马认怂,赔笑说道,“别别别,二姐我开玩笑呢,你别当真,你做的饭菜很好吃,我很喜欢。”
一旁的周玉棠赶紧替孙小六解围道,“冬菊,你的厨艺确实是一点点好起来了,虽比不上木兰婶子,可也有镇上厨子的水准了,一点也不差。”
说完,周玉棠开始动筷吃饭。
以往他过来好运来的时候,最喜欢跟前这道香酥鸭。
结果他吃了一口,就再也没有夹第二块了。
这香酥鸭做的还没有木兰婶子做的好吃。
难道是因为他吃习惯木兰婶子做的饭菜,这就已经开始挑了?
周玉棠不禁说道:“木兰婶子,我觉得吧,你有这样的好厨艺,干脆自己开个酒楼算了,自己当老板多好。
之前我祖父不是还花高价钱请你到我们家帮厨都不愿意吗?这下自己当老板多好?你要不在镇上开一家酒楼,跟福云楼抢生意,肯定比他们还红火。
毕竟你能做出这么多新意菜,福云楼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菜,也就之前出了个芋头扣肉,三杯鸭几个菜算有点噱头,其他也就那样了。”
周玉棠并不知道,福云楼那几个菜也是宋木兰卖给万掌柜的方子。
乔玉兰跟几个孩子齐刷刷看向宋木兰,似乎都想听听她的意见。
然而,宋木兰吃着菜摇头道,“开不了一点,我喜欢搞钱,但不喜欢太累太折腾,特别是当老板,还是这种每天要应对很多顾客的酒楼,太累了。
种地多好呀,村里有舒服宽敞的青砖大瓦房住着,地里种点东西拿来卖卖,这样就够了,太累的话,我怕到时累倒了没命花赚来的银子。”
而且万掌柜可是在她困难的时候,给了她不少帮助,她宋木兰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跟他抢生意,到时不得闹成仇人,这万万不可。
宋木兰也不是没想过开酒楼,但也只是垫高枕头想想而已。
毕竟开酒楼也是需要人脉背景的。
她可不信万掌柜把福云楼开得这么大是白手起家,他背后一定还有大佬撑着。
这县城的好运来背后怕也有一个达官贵人。
她宋木兰哪里认识什么权贵,就怕酒楼开起来,本还没回回来,就被人搞垮了。
创业这东西,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风险可大。
现代的她确实有拼劲,有胆量,也许真的想到做什么立马就去行动。
可来到这里后,她开始脚踏实地,安分守己,一家人平平安安,自给自足就够了。
有时候,人的野心不能太大,就怕适得其反。
宋木兰应该是不会开什么酒楼了。
不过孙小六他们几个长大以后,想做点生意什么的,宋木兰也是支持的。
好歹也是县城的大酒楼,何况大家也不挑食,点了一桌菜也是吃光了,一点也不浪费。
吃过饭后,宋木兰去福缘斋找姜掌柜算分红,年前再结一次,也有不少银子进账。
今年也是能过个肥年了。
周玉棠则带着大家到处闲逛。
毕竟这小子以前经常逃课出来县城逛,熟得不能再熟了。
宋木兰每次去福缘斋的时候,生意都很好。
如果说,她第一次来福缘斋的时候,生意很好,那现在更是爆火。
姜嵘宁就算再忙,也抽身出来招待宋木兰。
“宋小娘子,这两月就你给我的两个方子糕点卖得最好,京城的总店都卖疯了,我下个月得回去看看。”
其实姜嵘宁不用经常呆在四方镇的,可当初她女儿的线索就断在这里,所以她不愿放弃,继续寻找。
而京城的店铺也有人看着,不用她事事操心,只是偶尔回去看看账本而已。
宋木兰与姜嵘宁算完账后,便去找其它人集合。
难得一家人来一趟县城,宋木兰想着这一次直接置办好过年的东西。
天气也渐渐凉了,冬衣也该准备起来了。
在福缘斋拿的分成有好几十两,宋木兰带着一家人去布店直接一人买了两套成衣,还是夹棉的那种,到时冬天穿起来也就不冷了。
当然,周玉棠也有份。
好在这边的冬天并不会下雪,否则得买好多棉花保暖用。
厚的被子也买了 ,也都是弹了棉的。
其实宋木兰有想过要不要用鸭毛替代棉花,实在是那股鸭味太重了,受不了一点。
除了穿的,吃的,用的,几乎全都给置办了。
宋木兰还没捂热的银子咔咔就一下子全花出去了。
又是满满一车的东西,大家赶在天黑前回了青石村。
村口依旧坐着好些吃过饭出来唠嗑的村民。
“哟,大壮,你们家这是买马车了?也太有钱了吧,家里有什么赚钱也跟我们大伙儿说说呗,别一个人偷偷把银子给赚了,好歹我们家来福也带过你爹去镇上干活,给了不少门路。”
孙大壮坐在前面,笑了笑,“秀儿奶,这马车是我们跟周爷爷借的,我们家最近也没什么赚钱的门路子,都是吃老本呀。
我娘每天都在想怎么赚点小银子,都愁得睡不着,来福叔要是有什么活可以干,也拉拉我一把,毕竟我们家也这么多张嘴要养活。”
一旁的周玉棠大声说道,“这是我家的马车,我愿意载他们,木兰婶子哪有钱,天天忙得不停,银子都不见在哪里,倒是你们这些婶子,闲得很呐。
怕是家里也是有存粮的,眼见着要过年了,要不借木兰婶子点银子,让我们也好好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