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161章 《松枝锯末藏凶机:江畔命案终破冲动劫》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松枝锯末藏凶机:江畔命案终破冲动劫》1

第一章:江畔人形包裹

秋分过后,牡丹江的夜来得格外早。赵大柱攥着羊鞭的手被江风刮得生疼,暮色中他望着自家走丢的小羊羔消失的方向,沿着江岸深一脚浅一脚地搜寻。裤腿被芦苇划得沙沙响,远处偶尔传来水鸟扑棱翅膀的声音,让这个寻常的傍晚莫名多了几分凉意。

直到他看到那个东西。

那是个被塑料编织袋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状物体,卡在江边的芦苇丛里,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赵大柱以为是哪家丢弃的杂物,骂骂咧咧地走近,准备一脚踹开——可当他弯腰的瞬间,心脏猛地撞到了喉咙口。

那东西用三道粗麻绳捆得规规整整,绳结在暮色中凸起,像某种冷血动物的鳞片。更诡异的是,编织袋的缝隙里露出一角暗红色的布料,布料边缘沾着可疑的褐色痕迹,像干涸的血迹。

赵大柱连滚带爬地往后退,羊鞭掉在地上都没察觉。他掏出手机时,屏幕在颤抖的掌心映出一张惨白的脸,好不容易拨通了110,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带着哭腔的嘶吼:"江、江边有个人形包......死人了!"

一、血色包裹

宁安市刑警队队长张建国赶到现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警戒线外聚着几个村民,手电筒的光束在江面上晃来晃去,照得芦苇丛里的警察们像是游动的皮影。法医李敏蹲在尸体旁,白大褂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死亡时间不超过48小时,具体得等尸检。"她头也不抬,手套上沾着新鲜的江水,"头部有多处钝器伤,致命伤应该在右颞部,伤口内嵌着木屑。"

张建国蹲下身,用强光手电照亮包裹。编织袋外印着"某牌水泥"的字样,边缘用尼龙线缝得密不透风,掀开后露出内层的棉被——那是条花色老旧的棉被,边角磨得发毛,此刻正被血水浸透,结出暗褐色的硬块。

"远抛近埋。"副队长王磊递来一支烟,眉头拧成了疙瘩,"要是本地人作案,犯不着费这么大劲把尸体扔进江里。这凶手要么跟死者不熟,要么就是想毁尸灭迹。"

张建国没接烟,目光落在棉被缝隙里露出的一点金黄上。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捏起那东西——是一小撮锯末,混着几片细碎的松针。

"把这些送去化验,看看是什么树种。"他将锯末装进证物袋,抬头望向黑黢黢的江面,"另外,查周边十里内的木材加工厂、养鹿场,还有谁家存着这种编织袋和棉被。"

王磊刚要点头,突然听见警戒线外一阵骚动。几个村民举着手电筒,光束集中在江面上某点,有人尖叫着后退:"漂、漂起来了!"

张建国转身时,只见江面上浮起一角布料,随着水波翻涌,渐渐露出里面的暗红色——那是死者的衣角。李敏立刻指挥辅警用长杆将尸体固定,张建国则蹲在岸边,借着手电筒的光,隐约看见死者手腕处有一道陈旧的疤痕,呈月牙状,像是被什么利器划伤的。

"先把尸体运回局里,重点查指纹和DNA。"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土,"另外,通知各村村长,明天来认尸。"

二、沉默的物证

凌晨三点,法医解剖室的灯还亮着。张建国隔着观察窗,看着李敏在解剖台前忙碌。尸体已经被清理干净,苍白的皮肤上布满淤青,头部的伤口触目惊心,像是被木棍之类的钝器反复击打所致。

"死亡原因是重型颅脑损伤,凶器应该是圆柱形钝器,直径大约3-4厘米。"李敏摘下手套,走到观察窗前,"死者生前没有抵抗伤,说明是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被袭击的。"

张建国皱眉:"没有抵抗伤?要么是熟人作案,要么是被下药了。"

"血液检测还没出结果,但从尸体僵硬程度看,死亡时应该处于放松状态。"李敏顿了顿,"另外,包裹尸体的棉被和编织袋都很旧,编织袋上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像是装过粮食或饲料。棉被里除了锯末和松针,还发现了少量柞树叶碎屑。"

"柞树叶......"张建国喃喃自语,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给王磊打电话,"查一下,这附近有谁家种柞树,或者有养鹿场——鹿不是吃柞树叶吗?"

电话那头的王磊似乎刚睡醒,声音带着沙哑:"队长,你怎么知道?我们刚排查到牡丹江市有个养鹿场,老板姓李,半个月前跟死者白云飞有过纠纷。"

"白云飞?"

"死者衣服上绣着这名字,口袋里还有张纸片,上面有十几个电话号码。我们刚联系上一个姓刘的司机,他说死者是客运站的揽客员,下岗工人,平时在劳务市场混饭吃。"王磊的声音突然压低,"不过这白云飞口碑不怎么样,好吃懒做,经常干两天就跑路,还喜欢跟雇主借钱不还。"

张建国挂了电话,目光再次落在解剖台上的尸体上。白云飞,35岁,离异,无固定住所,靠打零工为生——这样一个在社会边缘挣扎的小人物,究竟得罪了谁,才会招致杀身之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