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一脸不好意思,这针线活已经尽量往好了做,但是也看出来跟老宅这边的精致比起来,有些上不得台面。
刘氏接过鞋,夸了句:“我看着这针线阵脚密,线拉的紧,用的也是定好的青布,配了这鞋垫,用心了。”
辛氏这才放下一口气,接着见过大房的一家人,看着大嫂肚子,还有些羡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明年添个孩子。
见过四房的叔婶,王老四何氏也不厚此薄彼,给的是一样的一对镯子,辛氏也送上自己的针线,两个妹妹送的是一样的荷包,只是见两人挂的荷包都精致,难免觉得有些拿不出手。
何氏见着了,了然:“阳实媳妇,我家小莉这手艺,不是我夸大,那是在镇上都是顶好的,学了好几年呢,以后有时间来四婶家,你们姑嫂也交流交流。”
辛氏之前也听自家男人说了,这四叔四婶家如今的光景,是老王家过的最好的,如今住在府城,家里有下人伺候,这见了人,心下也有了计较,看来四叔家真不一般,就这周身的气派,就不是自家能学得来的。
这认亲自然是顺利,王小茉还挺佩服二伯的眼光,这个二堂嫂眼见着是个明白人,而且行事大方,看这些日子上对长辈下对弟妹,都说得上是好,就是张氏不满意,别人也不知道,这一大家子也不曾发觉,而且说出去也是张氏不对,嫉妒儿媳妇比自己人缘好,可不是什么好话。
辛氏嫁过来几日,有些明白家里的情况,大概是家里公公做主,婆婆不知道为什么,只照顾小叔子就可以,日常家中事务,公公直接交给自己做,辛氏自然是愿意的,原来在家也是料理这些事物,嫁到婆家直接接管家务,这对于儿媳妇来讲是好事。
比如说家中饮食,自己想吃什么就可以做,就不用像新媳妇脸皮薄不好开口,当然家中现在这情况,吃的也比娘家好,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再就是小叔子年纪小体弱,要吃好的,辛氏觉得这是应该的,毕竟公爹赚钱,家里不是穷苦人家,小叔子看起来也是个聪明的,以后要是走读书的路子,要是考上功名,那自家可就是发达了,所以并无不满。
辛氏每日都会问候婆婆,以及今日饮食,张氏原来还有些不满意,现下也有些不生气了,这媳妇看着也算是好的,自己言语上挑刺几句也不吭声,第二日依旧来问安,算是个懂礼的。
这日子就是将就着过了,总体来讲,辛氏还是比较庆幸,王老二一家都是讲道理,婆婆就是不讲理,也是在可忍范围内的,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没几个真正好的,再说了婆婆没磋磨自己,看公爹和夫婿的性子,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要是明年再生一个孩子,最好是儿子,那在这个家就立住了,女儿也好,开花结果,就是女儿就不能教的想自己这么能干,虽说得了好名声,但是也劳累些,夫家条件好,好好宠到大,再挑个好人家一生圆满了。
王阳实(原王夏至)发现媳妇偷偷的乐:“你笑什么?”
辛氏回过神还以为自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看夫君这样应该不是,就回了:“就是觉得家里生活真好。”
这话不假,原来辛家因为家里老弱病残,自己这个长女自然是做的多些,家里田里的活计,辛氏都一把抓,辛氏也是个要强的,要不然也不能留下这好名声。
“你在家好好养着,以后都是好日子,就是家里得你看顾些,娘···”
王阳实沉默一下:“就是娘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你也别在意,我知道你是什么人肯定相信你的话。”
辛氏有些感动,毕竟自己嫁过来时间短,王阳实能这样说,是把自己当做一家人了:“夫君放心,家里我会看顾好的,再说了娘挺好的。”
辛氏是打心眼里觉得张氏这样的算是好的了,毕竟原来村子里那婆婆对儿媳不好的,自己见的多了,就是少给吃点饭,赶着干活的多的是。
自己在家里出什么没人管,王阳实之前也把私房钱给辛氏管着,初时还有些惶恐,毕竟没见过这些银子,有三十多两银子,王阳实说是好些年做生意,公爹给的零用,自己没花多少都攒下了,现下成家了,就交给辛氏管着。
“还有就是家里小弟身体不好,你每日多做上点好吃的,咱们大人吃差点行,小弟还是吃细粮的好。”
“我看小弟是个聪明的,以后送他去念书。”
“还是娘子大度,爹是这么打算的,小幺这身子以后干不了重活,读书识字以后不求考个功名,当个账房先生什么的,轻巧些的活计能养活自己就成了。”
“夏生怎么跟着四叔四婶?”
“夏生,哎,这孩子那几年没人管,一点活计也不愿意做,在这么下去爹怕他活不起,这不是才托了四叔在府城找个铺子当学徒,也算是给他找个营生。”
“那四叔四婶可真是好。”
“可不是,你别看四叔四婶现在家业大,对咱们老宅的家人好着呢,就是见的少了,要不然四叔家里的两个妹妹你一定喜欢,夏荷之前跟着堂妹学了不少刺绣手艺,平时你可以跟夏荷学学,以后要是咱们有女儿,传给女儿,也算是一门手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