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收拾了带回来的京都特产,还有给各家的礼物。
“枣儿,黄芩,你俩带着小葛嫂子把这些东西给大房和三房送去。”
王慧珍指着眼前的东西,按着单子挑拣出来,明面上是一样的,只是三房有几样是王慧珍特意挑选的,三房每个主子都有合适的。
再看了一遍给公婆的孝敬,和大小姑子的礼物,老太爷那份孝敬回来前就单独装好了,阮青瑜早就送过去了。
等着人回来,就让人去三房主院问了话,王氏有时间,她就带人过去。
王氏那边回话说有空,王慧珍就带着东西过去了。
“母亲,你看,这是二爷特意给您选的,他说这个趁您。”
给王氏带了一副京中流行的首饰,一个牡丹点翠掐金丝冠配上十二件钗,可以随意搭配,这冠特殊在镶嵌了些小碎钻,阳光灯火下,流光溢彩,是舶来品商铺的新品。
“这是?”
王氏见过宝石,没怎么见过钻石。
“母亲,这是白钻石,海外来的珍品宝石,这冠是京中舶来司出的新品,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现下京中就流行这样。”
王氏听了这话更欢喜,尤其是之前王慧珍说了这是阮青瑜挑的。
阮晴芸看了半天,跟这边的样式是不一样:“娘,这冠可真漂亮。”
王慧珍取了另外一个匣子:“妹妹看这套怎么样?”
这是一套皇冠样式的掐银丝嵌翡翠的首饰,一套是九件,皇冠上是白钻拱卫着圆形翡翠,时下翡翠不算贵,这一套才六十两银子,取个巧字。
“妹妹,你看。”
王慧珍把冠上边的翡翠摘下来,取了一只钗挂上去,就像是原本就是这样。
“这冠上边的几颗翡翠都能摘下来,跟这边钗搭配,具体怎么搭配,妹妹可以多试试。”
阮晴芸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首饰工艺眼见着就不便宜。
“二嫂,我~”
王氏在边上看着,倒是满意:“晴芸,还不多谢谢你二嫂,慧珍费心了。”
阮晴芸脸有些红说了句:“那谢谢二嫂。”
“母亲客气了,都是我应该的,晴芸这模样戴什么都好看,看着她我都能多吃两碗饭。”
王慧珍指着剩下的摆着的布料说起来:“母亲,晴芸妹妹,这是京中流行的一些花样子布料,留着做衣裳用的,给父亲也带了礼物,二爷说他亲自交给父亲。”
王氏微笑但是没接话。
王慧珍想起之前阮青瑜说的话:“母亲,给外祖家也带了孝敬,就怕是要晚上几日二爷得空了再过去。”
王氏这下才满意的说:“难为你们想着我娘家,什么时候有空再过去,你外祖母时常提起你们,想念你们。”
“是,母亲,我们在京也是时常挂念长辈,恨不得守在娘身边。”
“哪里的话,青瑜可是有大志向的,以后他要是挂念家里,你多劝着点。”
王慧珍心里无奈,不过嘴上说着:“是,母亲,这血脉亲情,即使远在他乡,隔的再远也是时时刻刻想着。”
可算是把东西送到位了,王慧珍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还是没想多,总觉得王氏这人这次回来跟以往不一样了,有些“不知足呀。”这话王慧珍心里想的,可是不敢说出来。
剩下的就是给娘家老王家何家的礼物,整整两大箱子。
给阮家置办的礼物的银钱是后来阮青瑜给的,说是帮人介绍了成了一桩生意,人家感谢他送的,王慧珍侧面打探过,不是办了什么犯忌讳的事,那这钱她拿的心安理得,有这钱才能给家里人置办好这些算是贵重礼物。
两家人不偏不倚花了一样的钱,这些阮青瑜不管,只要到位了就成,也相信王慧珍能办好,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家都满意。
家里宴会的事多是王氏在管,王慧珍在家日子少,只能听吩咐,到了日子提前送了信回娘家。
王氏得阮二老爷提醒,还多置办一份礼物。
“听说亲家爷爷也在,家里忙也没时间过去拜见 ,等过阵子一定上门看望,慧珍帮我跟亲家道个歉。”
不管怎么想的,王慧珍当面还是说:“母亲多虑了,家里忙我爹娘是知道的,不会怪罪,等得了闲去庄子上玩放松一下就好。”
“那你们路上小心。”
王慧珍跟着阮青瑜上马车,半路上才说起来:“这到家门口,还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
阮青瑜拉着人:“这些日子辛苦了,今日在岳家好好玩耍一日。”
知道接下来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心里叹气,这当大人了,就要承担这份社交的责任。
王老四在家里来回转着,转的何氏头晕,说他:“当家的,你还是别转了,你都见过姑爷了,闺女一会也就回来了。”
刘氏跟王老爷子是早就来了,就是知道孙女婿进京赶考有可能当官,才过来家里等着,也好见见人,老王家那边捎了信,估计这几日各房都要来人,何家也要有人过来。
“老四,你快消停吧,一会见着了,非得笑话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