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纪元三百零八年,新发现星系——“沉寂回廊”边缘。
“先驱者”号考古船,如同一枚静默的银梭,滑行在陌生星域的尘埃带中。这艘隶属于同盟最高科学院的尖端舰船,搭载着来自人类、机械星灵乃至虫族的顶尖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他们的目标,是勘探一个不久前被深空探测网络发现的、信号特征极其古老的未知星系。根据初步扫描,该星系曾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其能量反应早已熄灭,死寂得令人不安。
领队是人类考古学家艾琳·沃斯博士,一位以严谨和富有想象力着称的中年学者。她的团队成员包括机械星灵考古单元7B,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不可或缺;以及虫族智者辉光,它独特的生物感应能捕捉到常规仪器难以察觉的生命痕迹与信息残留。
“抵达目标星系外围。引力读数异常稳定……过于稳定了。”导航员报告。
艾琳博士凝视着主屏幕。眼前的星系,恒星正处于平稳的中年期,但围绕它的行星带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秩序感——没有小行星碰撞的混乱,没有彗星划过的不羁,甚至连行星轨道都像是用圆规画出来的一般精准。整个星系,静默得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巨大的墓园。
“这种秩序……不自然。”考古单元7B的合成音平稳地响起,“不符合自然演化模型。有外力干预的极高概率。”
“辉光,有生命反应吗?”艾琳问道。
虫族智者辉光的触角微微颤动,发出低沉的共鸣:“没有……当前生命迹象。但……有残留。非常古老,非常……深邃的‘印记’。像是……巨大悲伤与恐惧的沉淀。”
舰船小心翼翼地驶入星系内部。他们避开了那些轨道过于完美的行星,径直飞向星系最深处的一片异常空旷的区域。扫描显示,那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人造结构残骸。
当“先驱者”号近距离捕捉到那个结构的全貌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并非想象中的城市废墟或宫殿遗迹,而是一个……巨大的、如同破碎蜂巢般的信息方尖碑阵列。数以千计的黑色方尖碑,每一座都有月球般大小,以某种复杂的几何阵列悬浮在虚空中,大部分已经断裂、崩塌,但残存的部分依然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古老与威严。它们的材质非金非石,闪烁着幽暗的光泽,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和探测波。
“能量读数……零。但结构完整性残留指数高得离谱!这些材料……从未见过!”科学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考古单元7B的数据流急速闪烁:“检测到微弱的……信息辐射残留。编码方式未知,复杂度超越现有所有已知文明体系。尝试破译……”
“先驱者”号派出数架小型探测机,靠近最大的那座相对完好的方尖碑。近距离扫描显示,碑体表面光滑如镜,但用高维相位扫描仪观察,可以看到其上蚀刻着无数极其细微、流动着微弱幽光的符号和图案。这些并非静态雕刻,而像是被冻结的信息流。
“不是文字……更像是……直接烙印的‘概念’和‘记忆’!”艾琳博士激动得声音发颤,“7B,辉光,全力协助解析!这可能是我辈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发现——一个真正超越我们理解的远古文明的直接信息库!”
接下来的日子,考古队进入了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探测机将扫描数据源源不断传回,7B调动其庞大的算力,结合辉光对生命印记的感知,尝试构建这些古老信息的解读模型。过程极其艰难,古老的编码方式如同天书,其中蕴含的认知维度也远超当前同盟的理解范畴。
数周后,他们终于取得了突破,解读出了一些断续的、却足以震撼心灵的片段:
片段一:文明的辉煌
信息描绘了一个曾经辉煌到极致的文明。他们并非局限于行星,而是将整个星系改造为他们的家园,能随意操控引力、编织空间,他们的个体意识甚至可以短暂地与宇宙基础法则共鸣。他们的艺术、哲学、科技水平,都达到了同盟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自称“观星者”。
片段二:发现“平衡者”
在文明发展的巅峰,“观星者”们通过某种终极观测技术,发现了宇宙运行背后更深层的机制。他们感知到了“宇宙平衡者”的存在——那并非具象化的神只,而是一种冰冷的、绝对的、维护着某种终极“平衡”的底层规则系统。碑文中充满了最初发现时的敬畏与兴奋,仿佛窥见了造物的终极奥秘。
片段三:恐惧的降临
然而,随着观测的深入,“观星者”的兴奋迅速被无法形容的恐惧所取代。他们发现,“平衡者”并非善意或恶意的存在,它只是“规则”。当文明的发展、宇宙的“活性”超过某个临界点时,“平衡者”的机制便会启动,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并非战争或毁灭,而是更可怕的、从存在层面进行的“归零”与“静默”,以确保宇宙整体的“平衡”不被打破。静默之海的存在,碑文中隐晦地暗示,可能就是上一次大规模“修正”后留下的“痕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