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千钧破山锤”以那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在千里之外“建功立业”后,霍天渊在器鼎峰的声望又添了几分奇异的色彩。连带着,他看待自己那些或成功、或失败、或半成品的法器造物时,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此前未曾有过的审慎与探究。那冥冥中可能存在的“因果”与器物自身或许蕴含的“灵性”,成了他闲暇时常常思索的命题。
这一日,他正在整理自己那堪称“灾难现场”与“灵感宝库”混合体的私人工作间,目光落在了角落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箱上。里面堆放着不少他早期练习阵法镌刻、灵力引导时制作的试验品,大多功能粗糙,形态拙劣,早已被他遗忘。本着清理空间、或许能回收些材料的心思,他打开了箱子。
箱内杂物繁多,其中一件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块巴掌大小、形似鹅卵石的物件,通体呈灰褐色,表面粗糙,看起来与河边普通的石头无异。这是他很早以前尝试制作“便携式聚灵阵”的失败作品之一。当初的设想是将其炼制成能自动汇聚周围天地灵气的便携法器,辅助修炼。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其聚灵效率极其低下,汇聚来的灵气稀薄且不稳定,连维持自身基础符文运转都略显勉强,更别提辅助修炼了,最终被他判定为废品,弃置箱底。
霍天渊拿起这块“聚灵石”,指尖感受着其内部那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气流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摇了摇头,正打算将其与其他废料一同处理掉,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想起了“千钧破山锤”的遭遇。一件被他视为“失败”的作品,却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价值”。那么,这块效率低下的聚灵石,是否也可能有其独特的用途?哪怕只是作为观察低强度灵气场对微观环境影响的样本?
抱着这种近乎“废物利用”和研究的心态,霍天渊没有将其拆解回收。他信步走到工作间外,在“混沌乐土”边缘,找了一处相对平静、土壤还算肥沃的角落。这里远离他那些高能量实验的核心区,受混乱力场干扰较小,生长着一些普通的杂草。
他随手挖了一个浅坑,将这块灰扑扑的“聚灵石”埋了进去,覆上土,将其完全掩盖。整个过程随意得就像种下一颗无关紧要的种子。他并未施加任何禁制或保护,只是想看看,这个微弱到极点的聚灵核心,在自然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究竟会引发怎样的变化——如果真能有变化的话。做完这一切,他便将此事抛诸脑后,重新投入到新的炼器课题中。
日升月落,时光悄然流逝。大约过了七八日,霍天渊在一次连续炼制后感到心神疲惫,信步走到屋外透气,无意间又逛到了当初埋下“聚灵石”的那个角落。
而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由得怔住了。
只见以那块埋石之地为中心,方圆约莫一丈的范围内,原本杂乱普通的杂草仿佛被无形的手梳理过,变得格外青翠茂盛,生机勃勃。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片格外青翠的草丛中,竟星星点点地生长出了数种他叫不出名字的低阶灵草!这些灵草形态各异,有的叶片上带着露珠般的灵光,有的开着散发着微香的小花,虽然品阶极低,蕴含的灵力微乎其微,但确确实实是只有在灵气相对充裕之地才能孕育的灵植!
它们并非杂乱无章地生长,而是隐隐呈现出一种环绕的态势,中心点赫然就是他埋下“聚灵石”的地方。那里的灵气浓度,虽然依旧无法与宗门内的灵脉节点相比,但相较于“混沌乐土”的其他边缘区域,已然清晰可辨地提升了一个档次,形成了一片微小而稳定的灵气富集区。
“这……竟是成了?”霍天渊蹲下身,仔细感知着。那块被他视为废品的“聚灵石”,在这自然的土壤中,似乎摆脱了作为“法器”被苛求效率的桎梏。它那微弱而持续的聚灵效果,对于修士而言或许毫无意义,但对于这些对灵气极其敏感的草木来说,却如同久旱逢甘霖!它日夜不停地、温和地吸引、汇聚着周围天地间散逸的稀薄灵气,潜移默化地改造着这一小片土壤和环境,最终竟催生出了一个微型的灵草圃!
这一发现让霍天渊大感惊奇。他饶有兴致地开始定期观察这片小区域的变化,并未进行任何干预。
又过了几日,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清晨,霍天渊发现一只通体碧蓝、翅膀如同水晶般剔透的“流光蝶”,正轻盈地在一片灵草叶片上栖息,吮吸着叶片上凝结的、蕴含微弱灵气的露珠。这种小灵兽性情温和,天生喜好灵气充裕之地,但对环境变化也极其敏感,通常只在深山灵秀之处才能见到。
紧接着,他又注意到几只茸毛雪白、眼睛如同红宝石般的“月光兔”幼崽,怯生生地在茂盛的灵草丛中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啃食着某种带有甘甜灵气的草根。它们似乎将这里当成了安全的觅食点和庇护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