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那间承载着远古智慧的石室,外界的扭曲星空依旧,死寂与混乱并存,但霍天渊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先前是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对前路的迷茫,此刻,却如同在无边黑暗中望见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胸腔内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与亢奋。
他没有立刻寻找新的落脚点或探索方向,而是就近在几块巨大的、相对稳固的兽骨形成的背风处,与战玲珑一同停了下来。伤势未愈,环境险恶,本不应久留,但那枚深紫色玉简在他识海中掀起的思维风暴,却让他迫不及待地需要时间去沉淀、去消化。
“玲珑姑娘,我需要一点时间……”霍天渊盘膝坐下,手中紧紧握着那枚玉简,眼神中带着恳切与难以抑制的求知欲。
战玲珑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是在他身侧数步之外寻了处位置坐下,右手轻按膝上长剑,眸光清冷地扫视着周围变幻的光影与永恒的黑暗,自发地担当起护法的职责。她明白,对霍天渊而言,刚才的收获,其意义恐怕不亚于一次修为上的重大突破。
霍天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将神识沉入玉简之中。这一次,他不像初次接触时那般被动的、震撼地接收那浩瀚的信息洪流,而是带着自身多年来的积累、困惑与坚持,主动地去探寻,去比对,去印证。
玉简中的思想碎片,如同散落在无垠识海中的星辰,闪烁着或明亮或幽微的光芒。他不再试图一次性捕捉所有,而是循着自身最核心的“混沌炼器”理念,去寻找那些能产生共鸣的“星点”。
“谬误之眼……”他心中默念着自己那独特天赋的名称,神识锁定了一段关于“非常规能量视角”的论述碎片。那位上古宗师提出,世间万物皆由能量构成,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与交互方式无穷无尽。主流认知所定义的“稳定”、“有序”、“相生相克”,只是能量在宏观、低速状态下的一种常见形态,亦可称之为一种“惰性常态”。而真正的炼器大师,不应被这种“惰性常态”所束缚,需要具备一种能看穿表象,直抵能量底层、观察其“活性冲突”、“动态平衡”乃至“悖论共存”状态的特殊视角。
“原来如此……我所见的‘谬误’,并非真正的错误,而是跳出了‘惰性常态’框架后,所观察到的能量更真实、也更活跃的原始状态!”霍天渊心中豁然开朗,仿佛一层始终蒙在眼前的薄纱被骤然揭开。“谬误之眼”并非是他天生异禀看到的幻象,而是他无意中触碰到了这位上古宗师所描述的、观察能量底层真实的一种可能性!只是他以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凭直觉和一次次爆炸去摸索,而此刻,这玉简中的思想,为他这种独特视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
他回想起自己无数次在“混沌乐土”中的失败。那些被旁人嗤之以鼻的能量冲突、结构崩塌,在这些思想碎片的映照下,不再是纯粹的灾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研究价值的“能量活性样本”!每一次爆炸,都揭示了在特定条件下,不同属性能量打破“惰性常态”后可能产生的剧烈反应模式。这些反应模式,在常规炼器师眼中是避之不及的灾难,但在这位上古宗师的理念中,以及在他霍天渊的道路上,却是构建全新炼器体系、创造拥有非凡特性法器的宝贵“数据库”!
紧接着,他的神识又触及了关于“材料协同”的大量跳跃性思维。
“……属性相冲,未必相害,关键在于寻找到那个能够承载、引导甚至转化其冲突的‘介态点’或‘缓冲结构’……水火相激,可生蒸汽之力,膨胀迅猛;光暗交织,可衍混沌之芒,吞噬万物……材料本身无谓好坏,唯有置于整个能量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有时,引入一种看似无关、甚至属性温和的材料,并非为了调和,而是为了成为激化特定冲突、引导能量向预定方向爆发的‘催化剂’……”
这些片段,如同一道道闪电,劈开了霍天渊心中积存已久的迷雾!他过去尝试融合相克材料,大多是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在于,他总是试图去“平衡”或“压制”那种冲突,结果往往是冲突在内部积累到极致后彻底失控。而这位上古宗师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思路——不是压制冲突,而是引导和利用冲突!寻找那个能让冲突转化为所需特定效应的“介态点”,或者引入第三方,扮演“催化剂”的角色!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种可能性。以往那些被他记录在案、却不知如何运用的失败案例,此刻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与这些上古理念相互碰撞、融合,衍生出种种大胆到令人心跳加速的新方案。
“若以‘寂空银沙’为基,构建微型空间褶皱作为‘缓冲结构’,再同时引入‘烈阳金精’与‘玄冥真水’,并非让它们融合,而是让它们的极致冲突在空间褶皱的约束下,定向爆发,产生极致的‘光暗湮灭效应’……这,或许能炼制出拥有瞬间破法、甚至小范围法则归墟之能的特殊法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