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清卒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黄花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琼州府自古就是产木材的地方,这里出产的楠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一直都受到富贵人家甚至是皇室的追捧。清朝廷还勒令琼州府每年进献一定数量的黄花梨供皇室使用。因此黄花梨的身价自然也是不菲。

不过黄花梨等名贵木材都出自琼州腹地的深山老林中,这些地方多属黎垌管辖。想进山砍树,先要得道垌主的同意。

汉人若要砍伐黎山花梨木材,只要送峒主若干钱物(最受欢迎的是盐、铁、铜器),峒主欢喜,便即划一个大致地域允其开采,称为“发黎山”。另花钱雇的劳动力,也多是本地黎人。

林莽森森,生产力有限,收获难以预期。但收获再多黎峒不会干涉,再少汉人也不能反悔。说白了这和后世的赌石有点相似之处。

康熙五十年,一个叫吴十的人进山发黎山,收获颇丰,哪知道往琼山县运输的途中消息传出去却引起了巨大轰动,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无数人垂涎三尺,甚至儋州知州、临高知县都跳出来想截获这一批花梨。

“儋州知州?祖觐扆?临高知县又是谁?”张石川皱了皱眉,祖觐扆可是四十六年就任儋州知州了。

“儋州知州正是祖觐扆,临高县令当时是樊庶。”

“嗯。接着说吧。”

“是。”邢克善又接着说了起来。

吴十辛辛苦苦的收获了这么多黄花梨,上符合朝廷律法,下又守了黎垌的规矩,本来是合理合法的所得,自然不肯拱手让给官府,于是就集结黎人对抗官军,击溃了来抢黄花梨的官军后带着木头返回大山中藏匿了起来。

两地以激发民变为由,报到上宪,琼州府拍五营兵讨伐,哪知道吴十有黎人的保护和支持,依托地形把五营兵打了个灰头土脸,结果这事一拖就是三年,直到五十三年朝廷派钦差下来安抚,答应从前之事既往不咎,吴十才出来投降。

但是,吴十造反三年,最终一抚了之,但花梨财富仍未处理,而是继续藏匿在大山之中。

五年后,邢克善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批黄花梨的下落。黄花梨虽然是硬木耐腐朽虫蛀,可是经年累月的丢弃在山中任凭风吹日晒雨淋,时间一长也会损毁。

与其如此暴殄天物还不如拿出来变卖成银子换取一些黎民急需的物资散给山中的黎民,邢克善本就在黎民中破有声望,走了几趟,得到了众黎垌的支持,故而想把花梨运出山去。

因为有吴十的前车之鉴,他没敢把这批黄花梨往被运往海口,而是往南准备从崖州装船,哪知道绕开了儋州和临高一路,却又跳出来个崖州知州董桓祚,董桓祚得到了消息之后大手一伸:见面分一半!

这些花梨是准备换钱分给众黎垌的,怎么能让董桓祚白白拿走一半?但是和吴十不同的是邢克善有功名,是读书人,懂法!

他看重自己的身份,并未如吴十般简单地“纠黎抗拒”,而是在皇朝体制框架内依法维权,动员群众上诉,揭发知州任内诸多劣迹,还涉及其他“污点人物”。

这些控告显然有力,邢克善知道要害,证据确凿,董桓祚不敢在体制框架内接招,只有出阴招指使关系人动武,哪知道没打过人家,灰头土脸的被扁了回来。

于是董桓祚又上报到琼州府,后面的事张石川就知道了,他不在,卞之纶派兵征讨,又让人扁了回来,还抓住了方杰……

正说着,方杰被带了出来。

张石川一看,方杰果然身上没什么伤,只是有些狼狈。

“张大人……末将多谢张大人救命之恩。”方杰红着老脸说道。

“哎,说不上说不上,人家压根也没想要你的命。”张石川呵呵一笑。

“呃,张大人明察秋毫,邢先生和这些黎民确实没有歹意,只不过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末将在黎垌住了这些日子,也都知道了,还请张大人为民做主……”

“别着急,毕竟这事儿不小,我不能听你的一面之词,除了邢先生和黎民的话,我还得听听董桓祚怎么说是不是?”

“大人所言极是,我愿意和董桓祚当面对质!”邢克善说道。

“先别说这个,我问问你,既然你不准备怎么样,为什么我们一进来就袭击我们的队伍?”张石川皱着眉问道。

“这……实不相瞒,我见张大人这支队伍纪律森严,又都带着火器,且……看起来并没有大员来,恕在下有眼无珠,不识大人身份尊贵……”

张石川明白了,自己还是没有官架子啊。可难道他进山还要穿着官服坐着轿子鸣锣开道?

“再说,朝廷都是几次征讨不利之后拖上一段时间才会派人来招抚,张大人来得如此之快,我以为又是来平叛的,故而得罪了大人……”邢克善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不是得罪我了,你是得罪了我这些受伤的乡勇,还有半山腰伏击丧命的黎人啊!”张石川叹了口气。

“是……是我鲁莽了,可我实在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过了这里再往东不远就是老幼妇孺的容身之所,我实在不敢掉以轻心,若是真让平叛的官军进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