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御极大明 > 第三百六十九章 郑芝龙的后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六十九章 郑芝龙的后怕

“朕比你们任何人都明白台湾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性』,但是时机不成熟,冒然进驻台湾只会适得其反。”朱由校凝神郑重分析道:“收复澎湖后,荷兰人必会退向台湾,那里地广物博,又与大陆相距甚远,大明水师荒废已久,船兵弱,能收复澎湖耗费不,再入台湾恐难成功,就算能进驻台湾,耗费之巨朝廷现无力承担,何况郑芝龙外相虽忠实则内心无骨,这次他助饷收复澎湖,剿灭裴蛟刘香后,他将尽掌海上,朕尚未建起强大水师,还无法纵横海上才不得不重用李旦等人,用他们绝不纵容他们做大,让郑芝龙进驻台湾,无异于让他有了一个海外基地,一旦割裂自立,朕都无法掌控!”

朱由校的一番话,令孙承宗大吃一惊,惊愕的他两眼瞪的老大,不敢相信的看着朱由校吞吞吐吐的道:“陛下,郑芝龙他……”

朱由校深沉的双目盯着他点零头,“朕不敢确定,但朕绝不会拿着大明国运做赌注!”

他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历史根据的,因为在历史上,郑芝龙就是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他招安归顺朝廷的主要原因就是借助朝廷的力量打击海上的各处海盗,实现他独霸海上,打造海上郑氏家族”的目的,实际上,历史上的郑芝龙做到了,以至于他成了大明海上贸易的代言人。朱由校是决不允许这样事在他这里发生的,可惜裴蛟、刘香的叛『乱』似乎给了郑芝龙打击其他海盗的机会,这也不得不让他变相的支持郑芝龙向历史演变,如果真是那样,朱由校就不得不慎重了。何况,郑芝龙不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因为在他的眼里,不管是大明朝还是大清朝,只要能维护他的利益他就跟谁,所以才会有后来降清。

朱由校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这件事了,“朕的国策是先北后南,努尔哈赤不灭始终是朕的一块心病,台湾的事暂时不要管了。你这么着急来见朕不是为了郑芝龙吧?”

孙承宗拍了一下脑门,边赔罪边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本子,放到御案上,:“这是袁应泰和茅元仪,及南京都察院共同查徐元春家的不法之事,请陛下过目。”

朱由校这才想起江南徐家的事。

他拿起厚厚的本子,翻开一看,就是一部对徐家这些年来的血泪控诉。徐家子弟仗势欺占他人良田,霸占民女,勾结地方官员,结交豪强劣绅,甚至袁应泰在折子上也多自责。

挂不得袁应该上任两年多毫无建树,原来都是因为有徐家这个大钉子呀!

本子没看到一半,他就没心情再看下去了,往御案上一放,身子靠在御座,两眼无神起来。

以前遇到这种事,朱由校都会大发雷霆,而这次却异常平静,出乎孙承宗的意料,寂静了片刻,他恭请旨意;“陛下,该如何处理,请您定夺。”

朱由校双目盯着花板,意味深长的悠悠叹道:“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百姓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靠的豪强辅佐,他们只会成为国家的蛀虫,这些人,靠着祖上的荫德作威作福,强取豪夺怒人怨。他们虽然有钱有势却翻不了,百姓没钱没势却能翻,所以,朕不能再留他了。让袁应泰和茅元仪查封徐家吧!有罪的充军一千里,无罪的留五十亩田地度日,其余资产充公,田产归还当地百姓。事情办完后,调袁应泰回京!”

“那谁接替南京总督?”孙承宗疑问道。

“熊廷弼。”

“熊廷弼?”孙承宗大吃一惊,“陛下,他现在怎么能复出呢?他可是已经……”他的声音越来越轻,生怕有人听见,眼睛还不时的向窗外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