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前夜,太常寺卿正率部下布置安排好祭祀所需的祭品,祭器和供品。
在确定好一切完备后,才从丘台撤了出来。
祭祀自古以来便是十分重要的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格外的重视。
祭祀前夜就算一切都准备好了,为了以防万一,朝廷还是会派侍卫留驻祭祀的大祭台,以及丘台内外。
夜色慢慢降临,一道黑影忽地自半空中跃下,踩着墙壁蓦地飞进对面的墙内,借着夜色藏在树上。
从远处走来的巡逻士兵自树下慢慢走过,一道击打声自前方传来,像是用某种硬物击打房屋或墙壁发出的声音。
为首的士兵身子一顿,后面的就都停下来。
那士兵站在原地,似乎在侧耳听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击打,他抬起手来,低声对着后面的人说道:“走,去看看。”
一对士兵立马奔了过去,那树上黑影蓦地跃下,脚步奇快地奔向士兵来时的方向,消失在黑夜里。
“什么嘛!”
“什么都没有!”
四处查看过的士兵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说道。
为首的却是不语,他方才确实是听见了动静。
那声音倒像是刻意为之的,但他们搜了这么一会儿,也确实啥也没看见。
“唉,行了,咱赶紧巡逻吧,再看看其他地方。”
“明儿是祭祀大典,要是出点什么差错或者意外,今夜巡逻的兄弟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走吧走吧……”
第二日天色未亮,钟念卿便在如裴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坐着丞相府里的马车立马进宫。
祭天的时辰,需要在日出前七刻,因而,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帝帝,都需早于这个时辰起来。
因着祭祀的重要和严肃性,不论是衣着还是容颜,都需要格外注意。
皇帝乃至王公大臣,都需着衮冕,遵从祭祀之礼。
太和钟声自斋宫内传至王公大臣们列队所站之处,悠远而浑厚的钟声,每每传来,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肃穆的庄重之感。
伴着沉浑悠远的太和钟声,众位王公大臣们依次而步,队伍的前列,是身着衮冕的皇帝。
从皇宫到丘台,只能步行,不能乘坐车架,因此步行也得需要走上半个时辰。
此时天色渐渐明亮起来,远处的天幕上随着太阳的升起,远处的天幕上,散射晕染出许多鲜红橙丽的云朵。
隔远了看,仿佛是被泼了一层染料,由着光线慢慢勾勒出一抹极致的橙红。
这番景象慢慢进入了众人的视线,众人也不敢多言语,只小心的眼神互递着。
顾乾安身后的江晏胆子倒是有些大,寻着机会悄声对着前面的他说道:“看着样子,怕是不久之后就会有一场雨吧?”
江晏自顾自的想着,身后的高兴荣恨不得将他的嘴抹了,最好塞块布,这种场合怎么能这样言语?
若是被有心人发现,那可是大罪!
江晏闭了嘴,也不敢再抱着侥幸的想法,默默跟着众人的步伐走着。
而前方的顾乾安在看见那天幕之上的朝霞时,嘴角不禁向上扬起。
这是个好征兆啊!
在场的大臣们心中都是如此想到,而位于首位的皇帝,素来严肃沉静的面容上,更是露出一抹温煦的笑容来。
一切都仿佛十分顺利的进行着。
钟声止,鼓乐鸣。
此时众人已经入了丘台,丘台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摇红,天青缎子在风里飘扬。
日头下的众人,渐渐感到面庞温热起来。
祭祀分为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
皇帝在鹤公公和其他贴身太监的服侍下更换祭服后,便开始祭祀。
乐部奏起始平之章,皇帝向皇天上帝神牌主位跪拜上香,又向列祖列宗上香叩拜,最后向诸天神行三跪九拜之礼,迎帝神毕。
……
正在进行祭祀的时候,突然有人行至鹤公公处交耳,只见鹤公公面色一变,抬眼便往西南处望去。
这一看便吓得他差点一屁股坐下去,若不是身旁那位小太监连忙扶住,只怕是已经坐到了地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鹤公公瞧着前面的皇帝,一时也不知要说些什么。
这时,台下众人突然骚动起来。
只见一位官员从众大臣中步履蹒跚的走出来,冲着高台之上正在祭祀的皇帝凄声喊道:“皇上,臣有罪!”
周围的人纷纷看向那跪在前面地上的大臣,面色惊恐万分,十分不安起来。
祭祀被迫打断,皇帝心中无比愤怒,差点将祭品供品推翻在地,若不是他立刻压住下来,可就犯了大忌!
“来人,把李贤给朕押解下去,斩立决!”
他胸口憋着一股气,看着下面那颤抖不已的身躯,愤怒吩咐道。
丘台之内的众人纷纷跪伏在地上,不住的说着“皇上息怒”。
但奈何此事重大,打断祭祀一事,便是诛九族,也不为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