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西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秋的江淮原野。

金红交织的稻浪翻动着。

广袤的田野间,朝廷的诏令如同凛冽的秋风,吹动了这片土地。

一支支由身着素色公服的官员和各地州县吏员组成的清田队伍,打破了乡野的宁静。

他们肩扛着丈量田亩的木规竹绳,腋下夹着记录田亩旧状的鱼鳞图册,跋涉在纵横交错的田埂间。

官吏们目光如鹰隼,选定区域,随即便有衙役将长长的准绳绷得笔直。

“啪”一声,绳索落地轻响。

他们手持丈杆和测绳,在广袤的田畴间来回穿梭,细致丈量土地尺寸。

负责记录的胥吏则盘腿坐在临时搭建的木案前,埋头于摊开的册页,笔尖蘸满了浓墨,双目紧紧盯着丈量数据与旧册的比对,凡有出入之处,毫不留情地圈注上醒目的红色。

远处目光所及之处,是那些被高墙、竹林环绕的乡绅豪强庄园。

往日高耸的大门,今被清田的队伍不断叩开。

这一次他们早得了风声,朝廷要以雷霆手段清田,先由江淮而始。

这些养尊处优的地主们面皮紧绷,有人急切地挥舞着不知哪个朝代的发黄“祖契”,声称田产界线模糊不可辨;或强作镇定地围住官员,引经据典地狡辩。

然而大势不可阻挡。

胥吏们散去后,又如群鸦回巢后回到朝廷派来的专使面前禀告,诉苦。

但专使面色冷峻,猛地将一面黝黑沉甸、刻着“考成严纪”四个大字的青铜令牌高高举起。

“你们也不要为难本官,此乃朝廷明文。”

“此番清丈,关乎社稷赋税根本,更是国朝革故鼎新之大计!尔等务须戮力同心,秉公执法!凡敢敷衍塞责、徇私舞弊者,考成簿上劣迹斑斑,必直达天听,官路前程,尽付东流!”

这令牌举起后,下面的胥吏也不由咋舌。

而曾与地方豪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吏员,此刻也只能摇头。

在专使鹰隼般目光的逼视下,众人再不敢有半分徇私之念,只能咬牙,将一本本账册上隐藏多年的“黑田”数字,一笔一划,颤抖却清晰地誊写清楚上报。

远远观望的农户们聚拢在田垄旁的古树下。他们穿着褴褛的短袄,目光复杂地投注在豪门大院。

“啧啧,看这阵势,朝廷动真格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农佝偻着腰。

一名读书人道:“这回朝廷是铁了心了。”

此刻田垄间,丈量的队伍所过之处,绳尺如刀。

地间的尘土被无数匆匆的脚步扬起。

一册册新的鱼鳞图册被勾注清楚,众百姓看着每一次丈杆的精准落下,每一次绳尺的笔直绷紧,以及朱砂笔的不住落点。

在农田不远处,有一张大伞遮蔽着秋日。

方才威风八面的专使正向尚书省主事周行己汇报。

周行己听了专使的汇报后,点点头道:“很好,汝当知道报效朝廷,首当报效于司空!”

“只要肯用心办事,不怕得罪人,司空定会给你前途!”

专使闻言沉声道:“下官明白。要不是得罪人的事,以下官的出身,这差遣凭什么落到下官头上。”

周行己闻言笑道:“这才是司空愿意听到的话,也是司空要的人!”

周行己虽释褐不过数年,但已满是官场上的口吻。

“日后仕途可期。”

而专使道:“下官办事不为升官,只求百姓不再受豪强转嫁田赋之苦,只要能为天下百姓的福祉尽力,致万世太平,下官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周行己微微一惊仔细看去,似在辨认对方的话是不是真心。

但见专使正色道:“下官是太学出身,乃横渠门下,师从芸阁先生(吕大临)!”

周行己当即露出钦佩之色道:“原来是横渠门下,难怪有此风骨,失敬失敬。”

“但你放心,司空素来有功必赏!”

这名专使抱拳离去。

周行己目送对方离去,感慨道:“有这等人在,何愁横渠先生宏愿不能达成,不能致万世之太平!”

“治国先治吏,先有治人才有治法!”

“这便是司空的以义治国。”

江淮清丈田亩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天下各路皆看着江淮一路。

朝廷言语纷纷,章司空如今威势了得,当初熙宁元丰三令五申推行不下去的方田均税法,竟在江淮推行下去了,以后倘若灭了党项,则又当如何呢。

……

大雨像匹脱缰的野马,疯狂抽打着辽国南京幽州府纵横交错的街巷。

冰冷的雨水汇聚成浑浊的细流,沿着青石板的缝隙肆意奔涌。

辽国巡骑铁蹄溅起的水花,粗暴地泼溅在路旁缩着脖子避雨的摊贩身上。

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里,唯有城西北那座高耸的天宁寺塔,顽强地屹立在重重雨幕中。塔身十三层密檐在雨水的冲刷下,轮廓渐渐模糊。

南院枢密使衙署内。

新任枢密使的萧挞不也——这位接替了名将耶律斡特剌,执掌南院大权的契丹重臣——端坐上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