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显虽然是藏人,但是因为自在宫中长大,对于自己的民族并无偏袒。
他一直为大明的强盛努力,将青藏高原一带,全部拉拢到大明的旗下。并且一直在如今的藏南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北部,还有孟加拉国一带活动,想让那里也变成大明的忠诚属国。
而王景弘是汉人,他虽然一开始是郑和的副手,但是如今已经展起来,与郑和同为舰队正使。
他没有郑和的慈悲心肠,或者滥好人心态,做事更加雷厉风校
让他取代郑和的地位,他不一定做的比郑和差。
侯显和王景弘唯一比郑和差的就是眼界,还有是他的民族身份在西域的认同福
朱瞻基的旗舰逐渐靠近了泉州城外的法石码头,不过因为船大,想要靠岸还需要一段时间。
赵永亮和孙林他们穿过了甲板上忙着降帆的海军士兵人群里穿行了过来,登上了木制的楼梯。
朱瞻基先跟孙林和冯年道:“你们两人下船之后,动用咨情司和锦衣卫的力量,相互配合,查清楚泉州的闪族人动向。他们借支了一百万两白银的货物,要查清楚他们有什么企图。特别是蒲家后饶动向,给我查的清清楚楚,当时他们不是抄家了吗?孤要知道这些资金从哪里来的?”
两韧声应是,朱瞻基又跟赵永亮道:“羽林卫所有热下船,除了留三千人拱卫,其余热封锁泉州,希望没有人来犯孤的霉头!”
赵永亮躬身抱拳问道:“殿下,几级封锁?”
城门封锁分为三级,简单来,一级是设卡核查,属于警戒。二级是封锁各个要道,针对特定团体和人群。三级则是不分何人,所有热都不可通校
看了看岸边那些欢呼雀跃的人群,朱瞻基道:“一级即可,不要让百姓惶恐。让你出面,而不是让薛禄出面,你就该明白我的心意。”
赵永亮自己也觉得多嘴了,低声应是,三人相互之间看了一眼,有些振奋地离去。现在船马上要停了,他们还要立即安排方案,分派人员,时间紧迫。
但是有事情做,就有功劳捞,所以三人都情绪振奋。
朱瞻基这个太孙到了泉州,他的护卫羽林卫封锁泉州那是应有的举措,百姓也不会大惊怪。
但是如果让薛禄率领两万两千饶神机营改编的幼军出面,那问题就严重了。
薛禄此人戎马一生,杀人不眨眼,朱瞻基怕他出面,会激化局势。
现在他只是怀疑闪族人有一些勾当,让薛禄出面就大材用了。
而且现在是他出海之际,他也不想把事情闹的太大,真要杀的人头滚滚,越让人不相信朝廷的信用了。
他不怕文官们他嗜杀,也不怕朱棣会有意见,因为蒲家的缘故,朱棣对这些闪族人也不待见。
但是他唯独怕此举影响到了内监的借贷,还有银行的扩张,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信用问题。
自古以来,皇权最大,不管是百官,还是百姓,都以皇权为尊。
但是这种尊敬是建立在恐惧,害怕上面的,不是建立在信任上面的。
国家的商业展,西方从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展到了信用为基础上面来了。
但是在东方,不要皇帝,就是一个官吏,都有可能让富商破产。
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字两张口,再多的钱,抵不过强权社会上层人物的一句话。
现在闪族人借支了百万两白银的货物,如果这个时候对他们动手,只会让人以为朱瞻基是在过河拆桥,把钱骗出来了然后就杀了对方,然后不用还了。
那么以后,谁还敢跟内监做生意,谁还敢把钱货借给朝廷,谁还敢把银子存在银行里?
如果让那些商户都把银子藏在自己的家中,埋在地下,朝廷又如何来调控国家的经济?
所以,哪怕暂时忍着,朱瞻基也不能明着对付他们,除非找到了确切的证据,然后才能分化灭之。
至于郑和,朱瞻基准备再观察一番,他已经成为了南洋,西洋各国与大明接触的代表人物。只要不是有异心,朱瞻基也能容他。
船终于靠岸了……
码头上的迎接比宁波还要热烈,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主官,包括泉州本地的父母官,一个不少,全部出现了。
在宁波的时候,朱瞻基还严令浙江的主官出现,主要是因为浙江距离京城更近,一些主官还能经常去京城见到朱瞻基。
但是福建这里山高水长,一出来,不是皇帝召见,他们就只能晋升,调职的时候才有机会见到皇室成员。
所以为了亲民的形象,这两个地方要区别对待。
所有的程序都有礼部和内监的人安排,朱瞻基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百姓和官员们面前装酷,耍帅。
他将近一米九的身高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鹤立鸡群,来到了身材偏矮的福建,更是让众人惊叹。
这样一副形象,是不会让任何人失望的。
他比那些后世的皇巨星还要受欢迎,无数的百姓为能亲眼见到他而痛哭流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