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
陈阳赶紧挥挥手笑道,“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卢建南和付婷对着他们笑着点点头,便快步离开。
等他们走远之后,邹蓉才对着陶桃问道,“这里有六个年级,却只有三个老师,那要怎么跟他们上课啊?”
“嗯,”
陶桃眼珠微转,随即指向教室,“您跟我来,就知道了。”
邹蓉和陈阳相视一眼,跟在陶桃身后往教室走去,
不过,他们去的不是教室的正面,而是近在咫尺的背面,
从背面的窗户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里的场景,
陶桃指着最边上的一间教室里面说道,“这里是一年级的同学,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班,共有四十七个人,他们就在这间教室里面上课,
这间教室,很可能也是他们以后一直到六年级的教室。”
邹蓉转头看向她,问道,“为什么?”
话一出口,却又俏脸微红,赶紧说道,“我明白了,因为这个年级的人最多,不方便跟其他年纪的人调换教室。”
“对,就是这样,”
陶桃挤出一丝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陈阳突然指了指教室里面后排的几个人,问道,“那几个也是一年级的同学?”
陶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点点头说道,“对,不过他们最大的已经十三岁了,因为从来没有读过书,所以要从一年级开始学起。”
“十三岁?”
邹蓉诧异地张张嘴,“怎么这么大才读书?”
陶桃罕见地沉默了片刻,就在邹蓉以为是不是自己说错话的时候,她才轻声说道,
“他们的村子很偏,藏在大山里面,出来一趟很不容易,
以前不管再偏的村子,都会安排有教学点,让孩子们都能读上一两年书,
但是在零一年的时候,他们村子的教学点被撤销了,那一批的孩子,就再也没有上过学。”
邹蓉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撤销?”
“唔,”
陶桃抿起嘴看了看她,抬手示意走远一点,等离开教室之后,才轻声说道,“零一年的时候,上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文件中规定,
要求地方政斧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点,都被撤销了。”
邹蓉张大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阳沉吟两秒,突然说道,“撤点并校!”
他想起来,刚才吉木子日就介绍过,这所学校接纳了附近十几个村子的学生,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对,就是撤点并校,”
陶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本来文件中还说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但是,很多地方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还是选择大举并校,撤销了很多教学点,
卢哥给我看过一份数据,八年前的时候,全国的小学数量是五十五万多所,到了零一年,就只有四十九万多,一下子少了六万多所小学和教学点,
再往后,数量一年比一年少,
零二年是四十五万,到了零四年,就跌破了四十万,到了去年,更是只剩下三十二万,
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不过,能保住三十万,就算不错了!”
八年时间,少了近一半数量的小学,
陈阳两手叉腰,昂起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顿了一下,陶桃又无奈地笑了笑,
“其实也不能说这么做是对是错,因为有些教学点,确实只有几个学生,就因为那几个学生,就必须要在那里安排一位老师,同时还要维护学校的固定设施,确实是很大一笔投入,
并校之后,那投到那边的钱节省下来,剩下的学校也有了更多的经费,”
说着转头看了一眼周围,“就好像这里,如果不是因为并校,这些砖瓦、食堂、甚至包括这个宿舍,可能县里都拿不出经费来,
这也算是,有所取舍吧。”
看着情绪明显有些低落的陶桃,邹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有所取舍固然是这个道理,
但是,被舍弃的那些,就如这个一年级教室里最后排的那几个学生一样,
十三岁,在正常孩子上初中的年纪,他们却要与五六岁大的小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面,
情何以堪!
“嗯,”
陶桃突然抽了一下鼻子,抬起头笑道,“我再带你们看看另外两间教室吧,”
说着便往中间那间教室走去,
等走近窗户,陈阳便看见里面的座位被分成了两排,分别朝这教室的两端而坐,
陶桃解释道,“这里面的是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同学,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数量差不多,就都安排在了一个教室里面,而且正好一边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