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汇丰、高盛、大摩这些公司,他们哪一个不是建立在与实体公司深度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陈阳一口将杯子里的饮料喝干,随即递给邹蓉,嘿嘿笑道,“谢谢,这回我要西瓜汁。”
邹蓉噘噘嘴,“刚才的就是西瓜汁好吧。”
说着拿起杯子便起身去给他倒饮料,
陈阳则看向黄珊,正色说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离开了实体,金融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对公司的作用,甚至要超过雨总,
当然,事实上你们两个的作用同等重要,你负责实体,雨总负责金融,唯有两者相辅相成,比翼齐飞,才能将彩虹集团,打造成为能与大摩、汇丰和高盛比肩的百年大行,
否则的话,就会重蹈……”
“知道啦……”
黄珊故作不耐烦的瞪了他一眼,低下头吃着东西,嘟了嘟嘴说道,“离开了实体的金融就是无本之末嘛,这个我比你懂,小雨也比你懂,
你就放心好了,小雨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从证券市场转移到了股权和产业投资上面,在这些方面,她绝对比你想象得更聪明!”
“是吧,”
陈老板当即嘿嘿直笑,直言不讳地拍着彩虹屁,
“我就知道,珊总和雨总都是名门高材生,肯定比我这个三本强N倍,我都能想到的事情,你们肯定没问题!”
黄珊眼睛皮轻抬,瞟了他一眼,噘噘嘴不吭声了,
哼哼,三本?
如果三本能培养出老板这种奇葩,她宁肯重新去老板毕业的那所三本院校去进修,也不要什么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博士头衔!
小雨固然已经调整了工作重心,却是在她主动和小雨沟通了老板提出的产业迁移计划之后,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老板想得倒是挺简单,用彩虹银行和创未来的资源搭桥,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政策作为筹码,栽下梧桐树,引去金凤凰,
真要有这么容易就好了,
这里面涉及到的内部政策、外部环境、国际关系博弈、人力成本、技术转移……,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数不胜数,
比如其中一个关键点,技术,
不少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工厂,用的技术竟然是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早已淘汰掉的技术,
他们曾经用这样落后的技术,在我国市场上攫取了大量利润,
但那是因为当时的我国市场环境还是一片空白,消费者几乎没有多少要求,或者说,只要比以前的东西好用就行,
现在你搞产业迁移的时候,还会用这么落后的技术吗?
就不怕我国的市场发展起来之后,人家有了更好的东西,消费者就不再买你的产品?
那换更先进的技术?
哼哼,
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关税壁垒、供应链壁垒、……
真当这些东西是摆设啊?!
还是那句话,老板考虑不到的事情,她和小雨得给他兜底呀!
这不,国内的彩虹经济研究院,国外的彩虹投资银行策略研究室,都已经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度研究,
虽然还没有得出很详细的方案,但是内外两方面都一致认为,单单以目前彩虹集团的资源条件,是不足以支撑这个产业迁移计划,更别说完成“三维立体综合产业网”的建设,
必须要从资金、政策、国际关系环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搭建起陈老板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宏伟蓝图!
那么不做这件事行不行呢?
还真不行,
一方面,正如刚才陈老板所说,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金融,永远都是无根之萍,成不了气候,
而眼前的经济环境,又恰好是最合适不过的机会,彩虹集团是万万不能放过的,
另一方面,陈老板提出来的大计划,确实是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一旦彩虹集团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整合资源完成了这个大计划,那么十几年后,彩虹集团极有可能再次升级,成为真正与高盛、大摩和汇丰比肩的超级巨头,
甚至犹有过之!
那个时候的彩虹集团,才算是站在了世界金融之巅!
于是黄珊和秦雨经过多次长谈,几乎没怎么犹豫,便决定帮助老板实现这个大计划!
看着对面美滋滋吃东西的陈老板,黄珊真的很想长叹一声,
同人不同命啊!
但是,不管黄珊和秦雨再怎么努力,她们所有工作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陈老板的构思之上,
所以她才认为,陈老板是一朵三本毕业却绝无仅有的奇葩啊!
邹蓉拿了饮料回来,陈老板一饮而尽,随即抬起头看看两人,“你们吃好没有?”
现在可是彩虹银行的招待酒会,不知有多少人等着跟陈老板寒暄认识呢,抽空吃点东西就差不多得了,赶紧去忙才是正经。
邹蓉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头看向黄珊,
刚才陈阳和黄珊在应酬的时候,她就一直躲在角落里吃东西,早就吃得饱饱的,所以关键得看黄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