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这倒也是,”
陈阳将手揣进兜里,轻轻握住她的小手,转过脸笑道,“要不,我们再去村里逛一逛?”
邹蓉眼珠微转,咧嘴笑道,“好啊,刚好前天被杰克逊拉着去田野上玩,都没有好好看过。”
话音落下,便将陈阳的手臂挽住,两人顺着村道往里走去。
汪家村位于一座很小很小的小土坡上,从坡地到坡顶的高度差,也就十几米而已,外婆家的位置就在村口,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从坡的这头穿到那头,贯穿了整个村子。
如今这条小小的土路,已经被铺上沥青,宽度也足够两辆轿车交错而过,
在这条被新命名为清河路的道路两旁,是一栋栋形态各异的民居,
从这些民居的建筑特点就能看出来,他们并不是建成于同一个时代,
有的房屋低矮,和外婆家一样,中间是堂屋,两旁是一进一出的厢房,后面带有院子,那是厨房、厕所,也可能会有猪圈和鸡窝,
这样的房子一般建于八十年代,
然后是一种楼梯间建在外面的两层小楼,楼顶和平房屋一样,都是铺着红瓦的人字顶,
这种小楼一般建于九十年代初期。
到了新世纪前后,村里的房子造型更加丰富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外出打工,那些没什么文化学历,却有极强动手能力的泥瓦匠们,学到了大城市里别墅的造型和建筑方式,便略加改动后,搬回到了村里。
最新的一座,便是汪洪紧挨着外婆家建起来的新民宿,由西江恒立地产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并施工建设而成,算是整个汪家村科技含量最高的建筑。
从这一栋栋村屋上面,可以看到汪家村二十多年的变迁。
现在这些房子的外墙,全部进行过翻新,
但是,却又不是那种全面推倒重来的翻新,而是尽量保留了建筑的原汁原味,
红色的屋顶、红色的砖墙、灰色的砾石墙面、贴有马赛克外墙的小楼房、……
一点一滴,都记录了时间的印记。
房前屋后,还有新栽的一颗颗秋海棠。
陈阳将手揣在兜里,握着邹蓉的小手,拉着她漫步在这条时光小道上,不觉便到了村尾,也看到了那条重新有了往日模样的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