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南江镇太久没有办过庙会,一些曾经经历过庙会时代、心中有些怀念的老人,已经迫不及待赶了过来。
陈阳拉着邹蓉,顺着人群走进去,他们两人都戴着羽绒服的帽子,帽檐遮住整个额头,再将拉链拉到最上,连鼻子都被遮住,整一张脸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自然不会被人认出来。
从文庙牌坊进去,首先是一座面积较大的广场,
此时广场四周已经搭上帐篷,
看到这些帐篷,邹蓉噗呲一下笑出声来,陈阳也老脸一垮无言以对,
为啥?
非常明显,这批帐篷,就是去年雪灾的时候,大麦和花火公司捐出来给火车站使用过的那一批,
因为比起普通的帐篷,这些帐篷明显要高出足足一米,长度和宽度也更大,就是为了里面可以容纳更多的人,
现在倒好,竟然被利用起来,回到南江镇成为庙会物资。
不过也挺好的,资源重复利用嘛,践行建设节约型社会!
真正的庙会要从明天才开始,今天只能算是预热,
但该有的东西,也都齐备。
一圈帐篷围成一个圆圈,只留下门口牌坊处,和往里的礼门两个缺口。
每一座帐篷下面,都有一个商贩摊子,摊子上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穿、用、玩无所不包,引得那些赶过庙会的老人兴趣大增,在一个个摊位前流连忘返,都忘了里面还有东西可以看。
陈阳拉着邹蓉也转了一圈,一边逛,还忍不住一边笑,
邹蓉最清楚他在笑什么,已经忍不住笑道,“阿雯从哪里找的商家呀,这种秋裤款式是九十年代的吧?难为她还能从仓库里翻出来,
还有那些脸盆饭盒,竟然是搪瓷的!
我的天,好像初中毕业后我就没见过,难得她都能找得到,也太奇葩了吧!”
陈阳呵呵笑道,“要找这些东西倒是不难,但在两三天的时间里,还是过年的时候,找到并从折江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确实效率很不错。”
邹蓉歪着头看了他一眼,“你是说,这些东西都是从折江买来的?”
“要不然呢?!”
陈阳笑道,“而且这都不是普通的库存货,应该是义坞那边专门为年代剧生产道具的产品,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根本就是道具!”
现在可不是十几年后小视频泛滥,怀旧风刮得嗖嗖的时候,就这个时间点,要想买点十几二十年前的东西,确实还挺困难的,
阿雯接到任务也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两天时间,先做都来不及,唯一的可能,就是找道具,
不过陈阳也看过,虽说是道具,可质量对比当年的产品也丝毫不差,当做普通商品卖,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位是个人才啊,她是真猜到了陈老板怀旧的心思,而不只是把这场庙会,当成一次商业活动来办!
“呃,”
听到陈阳的话,邹蓉顿时呆住,随即感慨地摇了摇头,“难得阿雯有这个转变,我就想不到还能把道具拉过来当商品卖。”
陈阳笑着捏了捏她的小手,“那是因为你身后没有一个团队,珊姐说让她负责专门为我服务的办公室,你以为这个办公室就是办事的吗?”
邹蓉眼珠一转,“其实是分配任务的?!”
陈阳耸耸肩,“那可不,要不然,就算给这办公室配几十个人也不够啊,我好歹也是彩虹集团的前任董事长兼幕后老板,专用办公室的人,调动一下集团资源算得了什么,
搞不好,这次庙会的方案和执行细节,还是创未来创意中心负责的,但是阿雯能准确抓住我的要求核心,也算非常不错。”
邹蓉恍然地点点头,随即继续兴致勃勃地看着那些或新款或旧式的小商品,
逛了一圈,两人还是没能按捺住驿动的心情,
邹蓉买了一只糖画,就是用麦芽糖稀,在木板上画出一种图桉,等凝固后用竹签挑起来,既可以看又可以吃的那种,
陈阳则在一个专门卖八十年代游戏用品的摊位上,掏钱买了一只铁环,
嗯,就是用一只铁钩推着走的那种,八零后的男孩子几乎都玩过。
这个摊位上的东西,陈阳几乎大部分都玩过,比如铁皮青蛙、东南西北、陀螺、玻璃弹珠……
陈阳拿着铁环现场推了两圈,找回一点当年的感觉,才将铁环挎在肩上,一手扛着铁钩,一手拉着邹蓉往里走,
“我们看看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过了礼门便是义路,
其实现在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字,这条路看上去跟普通的青石板路没什么区别,只有旁边竖着十几块与“义”有关的传统故事,
好嘛,这么说是义路,也能说得通。
义路两旁是绿植草地,走到尽头,又是一座牌坊,牌坊后则是一个广场,
这里便是老文庙仅存的一座建筑,
嗯,应该说是两座建筑,
因为那座牌坊也算,
没错,这里就是大成门和大成殿。
陈阳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五几年的时候,大成殿的前面,还有一左一右两排大房子,后来破四旧都被拆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