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女生 > 起航1992 > 第749章 不愁没前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到这,闫保平长处了一口气。

之前的谈判中,最大的麻烦就是此前员工持有的40%的员工股,为了说服员工,省市两级的领导也是费了很大的努力,各种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大家同意将股份从40%降低到了15%。工人这边稳定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略略一顿,闫保平接着说道::“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在正式文件下来之后,你们华腾工业集团就会正式成为省国资办直属的正科级企业,省国资办直属的科级单位,啧啧……你们华腾工业集团应该是全国第一家,你们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了。”

张起航却是摇摇头,一脸的无所谓:“只是省国资办直属的企业而已,又不是省直管企业,深圳中间还差着一个委托省国资办管理呢,没什么好骄傲的。”

闫保平听的顿时哭笑不得:“省直管企业,你小子还真敢想?!”

很多人对于地方政府所属企业的管理和归属问题感觉很混乱,一会儿什么(省、市)直管企业,一会儿委托(省、市)国资办管理企业,一会儿(省、市)国资办直接管理企业的,这到底是什么管理的?到底是(省、市)国资办说了算还是(省、市)地方政府说了算?

还有,不是说(省、市)国资办的行政级别是正(厅、处)级别吗?怎么我还听说(省、市)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是正(厅、处)级别的,大家的行政级别都是一样的,那国资办的领导能管到同级别国有企业的头上?这些国有企业的老总他们肯老老实实的听话?

这里简单的说一下,以省市两级这两级地方政府而论,大致上,以管理者而论,地方国企可以分为(省、市)直管企业、委托(省、市)国资办管理企业以及(省、市)国资办直接管理企业这么三类。

最牛X的当然是(省、市)直管企业,(省、市)直管企业是地方国企当中地位最高的,一般都是在地方极具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比如地方银行等金融国企、融资平台企业以及超大规模的地方国企。

由于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地方政府都会委派综合能力强、具有经济管理专业能力、协调关系资源能力强的实力派干部来担任这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所谓的“正厅级技术官僚”。

这部分企业的董事长通常都会兼党高官、总经理或者监事会主席,级别与地方国资半主任同级别,均为正(厅、处)级,也叫省管企业领导正职。

至于(省、市)直观企业与(省、市)国资办之间的关系,因为(省、市)国资委是代表(省、市)地方政府履行对本下去内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利,所以从归口管理来讲,这些企业要服从(省、市)国资办的管理,但又因为是省直管企业,所以这些(省、市)直管企业的领导都是由(省、市)D委亲自任命,而(省、市)委(省、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可以直接约见这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此外,(省、市)直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可以直接向(省、市)委(省、市)政府报文,所以在实际中,(省、市)直管企业领导人和(省、市)国资办一把手差不多是平起平坐的关系,甚至拥有比(省、市)国资办主任更多的实际资源调度权力。

比如在不少省、市,一些国资办主任如果在仕途上无法再进一步的时候,组织都会考虑在其退休前最后几年,调其到效益较好的地方国企里担任董事长,赚个年薪退休养老。

而也有不少这类企业的较年轻的老总,在未来会被委以重任,担任(地、县)级市党政一把手,或者直接向上冲刺,比如曾经有过某省直属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直接担任该省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副手的例子。

当然,在实际工作当中,(省、市)直管国企的老总还是要尊重(省、市)国资办主任的,毕竟大家是同事关系,不是敌人。

在(省、市)直管企业下面,就是委托(省、市)国资办管理的企业。

这部分地方性国企也是地方上具有影响力的重点企业,但是并非掌握地方经济命脉的企业,而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省、市)委(省、市)政府也管不过来,通常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企业委托给(省、市)国资办进行管理。

(省、市)国资办根据(省、市)委(省、市)政府的授权范围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而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地方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也是正(厅、处)级,但是因为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受(省、市)国资办的管理比较多,所以这类企业除了极个别特殊或者紧急事项可以直接向(省、市)委(省、市)政府报文之外,其余都要向(省、市)国资办报文,由(省、市)国资办做出处理决定或者上报(省、市)委(省、市)政府。

至于第三类,也就是(省、市)国资办管理企业,这类企业就比较普通了,属于本地的重要国企,但对地方经济影响程度不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