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于1904年1月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此事在当地引起很大影响。由于孙中山先生加盟致公党并对其组织进行了改组,使致公堂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1904年,孙中山先生在旧金山致公堂总部,亲自为致公堂重修新章,对致公堂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
孙中山先生充分肯定了洪门的历史作用,对洪门的弱点也作了直截了当的批评。
在他的指导下,重新修订的新章具体条款为八十条,主要内容为四点。
第一:“本堂名曰致公堂,总部设在金山大埠。支堂分设各埠。兹有名目不同者,今概改正,名曰致公堂,以昭划一”。
第二:“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本堂以协力助成祖国同志施行宗旨为目的”。
第三:“凡国人所立各会党,其宗旨与本堂相同者,本堂当认作益友,互相提携;其守旨相反者,本堂当视为公敌,不得附和”。
第四:“凡各埠堂友须一律注册报名于大埠总堂,方能享受总堂之一切权利”。
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导入,使致公堂组织得到了较好的整顿与改造,民主革命十六字政纲的确立,使致公堂由一个封建帮会改变成了一个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进步组织,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海外洪门组织自开山立堂的宗旨,是爱国家,爱民族,抵御外来侵略。
300多年来,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抗御外侮,铲除军阀,进行斗争,进行革命。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
1925年8月筹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
来自美洲各地、香岛、悬岛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