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阜阳的最后一天,三人决定去购买一些当地的特产,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他们来到了当地的一个特产市场,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阜阳特产,让人眼花缭乱。

“这里的特产好多啊,我们该买些什么呢?”李潇看着琳琅满目的特产,有些不知所措。

张悦东想了想,说:“我觉得阜阳枕头馍和临泉芥菜不错,这两种特产都很有特色,而且便于保存和携带。”

林一飞也点头表示赞同:“对,我也听说过这两种特产,买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

于是,他们来到了卖阜阳枕头馍的摊位前。只见一个个枕头馍形状像枕头,每个长约 30厘米、宽约 15厘米,重 1 - 1.5千克,堪称“馍中之王”。馍焦金黄,厚约 1.5厘米,香酥爽口;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湿润柔筋,干而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李潇拿起一个枕头馍,仔细地看了看,说:“这枕头馍看起来真不错,闻起来也很香,买几个回去吧。”

张悦东也说:“好啊,这枕头馍历史悠久,还有个传说呢,据说和南宋时期的顺昌之战有关。”

林一飞则好奇地问:“什么传说啊?快给我们讲讲。”

张悦东便给他们讲起了枕头馍的传说:“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时,宋军在阜阳抗击金军。当时正值夏季,城内存粮虽多,但石磨加工能力有限,面粉供应不及,有些部队只得烀麦粒子吃,以致疾病流行。一天晚上,宋军将领刘锜与陈规巡察时,发现一位士兵在啃枕头,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大馍。士兵说这是他爹给他带来的,既能枕着睡,又能啃着吃。刘锜尝了尝,觉得味道不错,便派人到城外各村通知,每户都连夜蒸制枕头馍,送进城内劳军。从此,宋军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顺昌之战的胜利。从那以后,做枕头馍便成了阜阳人一门独特的手艺,一直流传至今。”

林一飞听了,不禁感叹道:“没想到这小小的枕头馍还有这么传奇的历史,真是长见识了。”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卖临泉芥菜的摊位前。临泉芥菜是FY市临泉县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芥菜形似萝卜,叶子可做干菜吃,根部可以用来腌制,爽口香脆,辛辣芳香,有很好的润肺清肺降火功效。李潇拿起一包临泉芥菜,闻了闻,说:“这芥菜的味道好特别啊,闻起来就很开胃。”

张悦东也说:“是啊,这临泉芥菜腌制得恰到好处,口感爽脆,非常下饭。”

林一飞则说:“买几包回去,平时吃饭的时候吃,肯定很不错。”

除了阜阳枕头馍和临泉芥菜,他们还购买了方集馓子、太和贡椿等特产。方集馓子条细含芝麻,口感脆而酥,香满齿颊;太和贡椿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营养极为丰富。

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特产,满载而归。这些特产不仅是他们对阜阳之旅的美好回忆,也是他们对亲朋好友的一份心意。

在阜阳的日子里,李潇、张悦东和林一飞三人领略了八里河风景区的湖光山色,品尝了阜阳的特色美食,感受了颍上花鼓灯的民俗活力,购买了阜阳的特产。

李潇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每一个镜头都需要反复拍摄,演员们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呈现出这么精彩的画面。”

林一飞则笑着说:“要是能亲自体验一下拍戏的感觉就好了,说不定我也有当演员的潜质呢。”

离开秦王宫,三人来到了明清宫苑景区。这里是按照北京故宫 1:1比例修建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红墙黄瓦,气势恢宏。进入景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感受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他们沿着中轴线前行,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主要建筑,每一座宫殿都保存完好,内饰精美,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在游览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群穿着古装的游客,正在拍摄古装写真。这些游客身着华丽的古装,妆容精致,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看到这一幕,林一飞心动了:“咱们也租套古装拍拍照吧,留个纪念。”

李潇和张悦东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三人来到了古装租赁店,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古装。李潇选了一套书生装,手持折扇,风度翩翩;张悦东则穿上了一身官服,威风凛凛;林一飞则挑了一件侠客装,腰佩宝剑,英姿飒爽。换上古装后,三人仿佛变了一个人,走在明清宫苑的石板路上,引得周围游客纷纷侧目。

他们在各个宫殿前拍照留念,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仿佛真的成了古代的人物。一会儿是书生吟诗作画,一会儿是官员上朝议事,一会儿是侠客仗剑天涯,玩得不亦乐乎。

“哈哈,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样,这古装拍照可真有意思。”林一飞开心地说道。

张悦东也笑着说:“是啊,这照片拍出来肯定很有感觉,回去可以好好炫耀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