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到女主持人:
“没错,说起亮剑这部剧,相信绝大多数喜欢战争题材电视剧的朋友们不会陌生。比起现在的一些抗日神剧,《亮剑》可谓是业界的良心。剧中的八路军穿着脏兮兮的破旧棉袄与日寇作战,而不像某些神剧中的八路军穿着整齐的棉衣棉服。剧中的小鬼子也是全程用日语交流,而不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主持人一开场,就巴拉巴拉了一通让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话题。然后一众嘉宾互相对着摄像机打招呼后。俩主持人就按照台本,从演员聊到拍摄经费:
“……从这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可见剧组在拍摄时的用心负责。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剧组的经费是非常紧缺的。”
说完,女主持人看了看张导的方向:
“张导,有消息说当时剧组拍摄时,甚至只有两部摄像机轮换拍摄,这是真的吗?”
“这个倒是真的。不仅仅是摄像机,当时我们只有九百万拍摄经费,所以只能尽可能的节约。但是在这样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剧组在道具服装的选取上也没有将就,而是尽力去还原战争年代的真实境况。小到战士们穿的靴子,大到当时各个派系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是根据历史资料照片还原而来的。”
张导话音刚落,男主持人就一脸好奇的继续问道:
“说到这个,李团长打县城的那门意大利炮,据说也是制作的实物?”
“是的,的确是要钢铁一比一制作完成,全重一吨多!为了运这门炮,云青的手还被划破了,流了不少血!”
张导这样的老江湖,当然是引导话题的能手。他说着就把话题引出来,让摄像机有机会给钟云青一个特写。这都是刚才商量好的结果。
“的确啊,除了道具服饰的出彩之外,剧组里这帮演员的认真负责,也是这部剧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后,主持人又巧妙的,很自然的把话题切入到其他方向。
访谈节目,就是在合理的框架内,你来我往的互相聊天。
所以当话题引到几个主演那边时,聊到亮剑那些不为人知,又很有意义的拍摄片段。张广北老师就做回忆的表情开始一一讲述。
就比如在拍摄楚云飞团部宴请李云龙那一段剧情时,当时李幼彬老师正发着烧,一出被窝身体就会不由自主的浑身直哆嗦。
不过老一辈演员是真的敬业,他拼命克服身体的抖动,然后还坚持拍完这一段长镜头。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那段戏里,他脸色看着不太好的原因。
“李老师,据说你们平时拍戏的酒,大多都是用清水代替。但拍去楚云飞的鸿门宴那次,却喝的是真的二锅头……”
李幼彬老师听完点点头道:
“这个也是真的!一是因为这样更符合拍摄的剧情。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当时去晋省拍戏的时候,当时的天气是真的寒冷!刚好拍这段戏那天气温甚至都低到零下二十度。没办法,我只能通过喝高度酒来抑制高烧,抵御寒冷。”
只不过老李他们聊这一段剧情的时候,钟云青没有切身体会。这应该是他戏份杀青后才拍的。
其实拍摄亮剑这部电视剧时,身为主演的李幼彬已经四十多岁。
而且《亮剑》本身作为一部战争片,需要演员们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本来李幼彬在接到邀请后,想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导演的邀请。但经过家人的劝解还是接下了李云龙这个角色。
在拍摄中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就摆架子,反而在剧组中各种工作都身先士卒,更是以自己精湛的演技演活了李云龙这个角色。
随后,在场的几个人都陆陆续续被主持人提问。
“我们都知道,亮剑这部剧之所以光受欢迎,这其中除了李幼彬、张广北和何正军几位老师精湛的表演之外,其他诸多配角也都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魏和尚”的扮演者钟云青……”
说着,女主持人看着钟云青问道:
“我听说你能被导演选中演和尚,其中还有不少‘侥幸’成分,能和我们说说吗?”
钟云青则是点点头回应道:
“的确是侥幸。当时我还是个龙套演员,那天晚上睡不着出门遛弯……”
然后他就把捡钱包的事当做趣事聊了聊。然后就是军体拳选角,也自嘲似的说了出来:
“当时李导觉得这个和尚应该是“会两下的”,所以他就问我:小钟,会点武术吗。我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是机会太难得不愿意错过,就想起了之前在大学和军训的教官学过几招。于是就硬着头皮说我会武术。导演当即说:那你给我来两下。我就照猫画虎的打了几式拳脚。导演就让我去签合同了……”
原来还有这一段趣事。其他亮剑主创还真不知道,一个个都看着钟云青和张导笑了。
而张导呢,想起那天丢了几万块钱的心焦,也有点真情流露的回应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