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何必呢?”
萧衍兵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别人不知陛下的用意,难道我萧衍兵也能不知吗?”
自从他们兄弟当年重创了莫从意,将他打回京城做皇帝,郑赢就把萧衍兵从边境撤了回来。
很多人都说,这是皇帝郑赢无能,嫉贤妒能,害怕萧衍兵会趁机做大,拥兵自重,这才会把萧二将军给从边关撤回来的。
而身为皇帝的郑赢,在得知这个流言之后,非但没有派人制止,反而是让人推波助澜,搞得这个消息传的其余几国都心知肚明,为此郑赢这个皇帝可谓是颜面尽失,在几国之内都落下一个无能皇帝的名声。
只是身为这件事的核心人物萧衍兵却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当年自己之所以从边境回来,一方面是因为两个盟友,卫国跟鲁国担心自己谋取他们的军队,对郑国国主郑赢进行了施压,强行让国主把自己调回去。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莫从意不在边境了,只剩下唐叔虞一人,边关的自然也就没有威胁了。
至于继续进攻,主动防守的唐叔虞可不是好惹的,真要继续打下去,说不定会有多少损失呢,更何况当年郑国势弱,就算能打下来,也只是便宜卫国和鲁国,根本没什么必要。
如此一来,自己留在边关也就没什么用了,所以卫国跟鲁国一施压,郑赢就立刻顺势将自己给召了回来,跟嫉贤妒能根本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只不过当时郑赢觉得能跟莫从意打个平手的自己锋芒太盛了,为了不引起卫国跟鲁国的敌意,他不惜自污,营造出了一种君臣不和的局面,这才打消两国对自己的关注,让自己有了这十几年的清闲时间。
因此他觉得郑赢已经牺牲够大了,此时还给自己赔罪,这让他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而郑赢在十分豪迈的将茶一饮而尽之后,看着萧衍兵神色,他摇了摇头,略带歉意的说道:“虽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结果还是二哥你被朕雪藏了十几年。”
“说起来还是朕能力不足,不然的话,若是我郑国国力足够,二哥你何须如此。”
“以你的能力,横扫天下都绰绰有余。”
“陛下太过自谦了。”
萧衍兵神色十分郑重的开口说道:“我郑国实力弱小,实在是因为先帝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了。”
“自陛下登基一来,内扫国贼,外拒大周,轻役薄赋,善待百姓,这些举动,无不让我大郑的国力蒸蒸日上,臣认为,说陛下是高祖皇帝以后,最为英明的君主,丝毫都不为过。”
“哈哈,二哥过誉了。”
郑赢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对于萧衍兵的话却十分受用,不过他也不是一个容易迷失在别人吹捧中的君主,因此在笑过以后,他开口说道:“其实朕最大的优点,就是活的久。”
“周国的莫从意,雄才大略,不管是统兵还是治国,都是绝顶的天才,朕自认不是庸主,但跟他比,朕远远不及。”
“只不过,他死了,死在了朕的前面。”
说完这些,郑赢又继续说道:“卫国的老国主卫霍,知人善用,勇于纳谏,而且又有近六代英主留下来的基业,朕不管从哪个方面跟他比,都难以超越他。”
“但他也死了,而且死的比莫从意还要早。”
郑赢脸上带着一丝得意,开口说道:“他们活着的时候,朕怎么也比不上他们,但他们死了,朕还能比不上他们的儿子嘛。”
“莫从意的那个儿子,将周国搞得的鸡犬不宁,虽然朕看不明白他到底是庸才还是雄主,但他无法像他父亲那样镇压住周国的形势,所以不管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对于我大郑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卫霍那个幼子……”
郑赢说起卫国如今的国主,不由得咂了两下嘴,有些不知道怎么评价,“此人怎么说呢,一副亡国之君的模样。”
“若不是卫国七世英主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卫国八成要亡于他手。”
萧道成对于郑赢对莫自在的评价倒没什么意见,毕竟周国虽然乱起来了,但其根源还是在世家,他们站在旁观的角度来看,莫自在的行事除了急功近利了一些,别的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颁发了新政的莫自在若是能赢了这一仗,那周国自然可以澄清玉宇,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拿回四国最强的身份,甚至可以更近一步都有可能。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他们这些国家不会插手,只是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莫自在此人只能以成败来决定他的评价,若是赢了,那就是雄主,若是输了,那他就是个庸才,亡国之君。
而对于卫国国主的评价嘛,他虽然大体上赞同郑赢的评价,但具体的还是有些不同意见的,“卫国国主,亡国应该不至于,毕竟他们卫国的根基打的实在是太好了。”
“连续七代英主,是在太难得了,再加上卫国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北面靠着黑漠,南面又跟鲁国接壤,有这两个天然的保护圈,除非有人能从西境(之大周的东境)的万陵关直接打进去,否则根本没人能威胁到卫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