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在大唐能签到 > 第421章 难以置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知陛下对游牧民族怎么看?”林轩反问道。

李世民微微一愣,沉吟道:“游牧民族缺少教化,是我大唐的附骨之疽,为了大唐以后的稳定,必需要消弱游牧民族的实力。”

“陛下只想着消弱?没想过一劳永逸的永久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林轩问道。

用附骨之疽形容游牧民族,完全没有错。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朕有把握灭掉西突厥和薛延陀,但是想一劳永逸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李世民说道。

汉朝强大,让匈奴不断分裂,最终走向了灭亡。

但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匈奴灭了有鲜卑,鲜卑灭亡了有突厥。

后面出现的契丹、蒙古、满清等等。

虽然这些民族不断变换,但是和中原王朝的冲突一直都在。

这种冲突的由来,是两种生活状态下的文化冲突。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地缘上比较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持续了几千年,大一统王朝都重农抑商,压制汉人农民从事商业,安分在土地上耕种被剥削。

为了维护这种统治,历代王朝都对百姓灌输忠君爱国,礼义廉耻这些思想。

而游牧民族不同,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加上战事频繁,游牧民族追求的是强者为尊。

游牧民族如果碰到天灾,粮食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让老人饿死,把有限的粮食给青壮食用。

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

这些做法,对讲究礼义廉耻的中原王朝来看,是接受不了的。

因此,中原王朝把游牧民族视为化外之民,在汉人眼里,游牧民族野蛮、粗鄙。

但是本质上,游牧民族的政治模式,社会伦理文化,是为了种族生存。

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一旦出现灾祸,他们就只能掠夺。

加上人口稀少,所以就出现那种父亲死了,儿子连父亲的女人都可以继承的情况。

文化和生存环境造就了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不同的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不可能和平相处。

中原王朝强大,就会想着消弱游牧民族的实力。

而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就会遭到游牧民族的侵犯。

“陛下,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只有占领草原。”林轩说道。

中原王朝一直不能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没有占领草原。

每当草原势力出现空白,就会有很多小部落来到草原慢慢发展。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对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样有效。

有人就会有争斗,时间久了,草原就会诞生一个新的民族。

这也是游牧民族是中原王朝的附骨之疽的原因。

要想解决这种状况,只有占领草原。

“你知道历朝历代,为何没有占领草原么?难道他们不知道占领草原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族么?”李世民问道。

林轩点了点头,说道:“因为草原放牧,居无定所,中原王朝百姓根本适应不了,就算占领,没有百姓,朝廷在那驻扎大量军队,根本没有意义。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划算,占领草原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少赋税,反而还需要朝廷支持。”

要想占领草原,就要迁移大量的百姓过去,对于百姓来说,故土难离,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百姓根本不愿意去。

如果是局势动荡,百姓生活不下去,为了生存,或许有百姓愿意去。

而中原王朝能占领草原的时候,肯定是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自然没人愿意去。

没有百姓,要想占领草原就只能驻扎大量的军队在草原。

远距离驻军,又收不到赋税,很可能会把朝廷拖夸。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占领草原,收不到什么赋税。

游牧民族为了生存,都要来中原王朝劫掠,难不成汉人百姓去,就能自给自足?

朝廷花费大量功夫迁移百姓过去,收不到赋税不说,还要朝廷支持,根本不划算。

总总原因综合一起,导致即便中原王朝消灭了草原势力,却不能占领。

等游牧民族恢复过来后,又会继续入侵中原王朝,等于是陷入了死性循环。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这样说?”李世民有些奇怪的问道。

他本来以为林轩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林轩既然知道,为何还会提议占领草原?

林轩笑道:“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问题,就必需占领草原,要想占领草原,就要让百姓在草原有地可种,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愁没有百姓去。”

故土难离?只是吸引力不够罢了。

如果愿意去的百姓,就分两百亩地,你看有没有人愿意去。

古代百姓对土地的渴望,远超故土。

“不可能,草原的土地不适合种植,分再多的地,又有什么用?”李世民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