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姬唐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始即夭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始即夭折

无所束缚的大唐是无所畏惧的,也是有无限可能的,加上马上就要普及的高产作物,他们有种感觉,大唐或许会逃脱历史上三百年天下的怪圈。

但他们同样也不敢赌,不赌,大唐或许还能存在三百年。但要是真的按照姬松所说的去做,大唐很有可能连这三百年都没有了。不过是成功了,那大唐将有无限可能。

“说!”

李世民面沉如水,看向姬松的目光充满了失望。他本来就是个不守规矩的本分皇帝,但每每却被强加的天命和祖宗之法搞得束手束脚,施展不开。

一旦姬松的三句话得到世人人可,那他做所的一切改革也将有了出处,人们将不会说他背弃祖宗之法,而是说他勇勐进取,志在革新。

姬松知道皇帝心中不甘,但他能有什么办法?在还没有真正发出自己声音之前就被当朝宰相极力抵抗。他能想象的到,一旦公布,他将举世皆敌!

收拾心情,姬松澹然道:“其一,召集天下有识之士组建内阁以供咨议。天下奇才多不胜数,很多都隐世而居。他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们能看到大唐的未来,所以不管怎么样也就是如此,有没有他们也无所谓。但一旦大唐志在革新,他们必然争先恐后等待陛下召见,而这就是天下有识之士。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有了这些人,很多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其二,组建统领军部的部门,召集大唐有经验的老将坐镇其中,以供陛下随时咨询。二来也很大程度上解决陛下分身乏术的问题。至于大家担心的军权问题,则无需多问,他们只有建议权,其他的权利一概也无。”

“其三,重新划分三省,三高官官全部入阁,六部尚书入阁,但却不得进入新的军部,这事铁律。同样军部的人也不能进入内阁,这也是铁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姬松看着吃惊不已地众人,澹笑道:“将大理寺独立出来,成为大唐最高司法机构,和内阁,军部,三省平级。大理寺总理天下律法要桉,也是最为公正的地方。要是陛下觉得不够再加上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也无不可!”

姬松说完之后就不再多言,今日算是一场意外,他本来以为这些事情不会在李世民的时代发生,他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乾身上。别看李承乾现在乖的很,但只有姬松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的渴望建立功业。

但今日既然说起,他也算是试探一番。能成当然好了,有着李世民背书,将来也算是减少了不少阻力。若是不成他也就有些失望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自己还年轻,等的起!

“内阁和军部供朕咨询文武要政,三省主管政务实施,大理寺总理天下刑律之事,御史大夫主管百官监察。一环扣一环,简直不可思议!”

李世民是何等眼光?当姬松说出各个部门的作用之后他就明白姬松的真正意思了,那就是文武分治,互不干涉!

自古文武之争就是令天下政务大乱的根由,但姬松却想出这样解决矛盾的办法?

之前不管是大唐,还是先秦,两汉,前隋,在文武上都是混淆不清。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出将入相的说法。

在外为大将,在内为宰相。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权臣当道,稍有不慎,或者主少国疑之际就是天变之时。

现在姬松所说的文武分治之法却是让他眼前一亮,好似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般,豁然开朗。

“哈哈哈,好啊,好一个文武分治,这才是我大唐该走的路啊!”

就这么会儿功夫,他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不同的思路,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现在就想拨开迷雾见真身一般。

房玄龄和杜如晦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姬松的办法确实是极好的,要是施行的好,说不定就能解决之前所有朝代没有解决的文武之争。

但这样一来他们文臣就显得弱势许多了,一旦不能插手军政,那他们的权势将减少许多。但这话能说吗?

不能,一旦说了,你猜皇帝心里会怎么想?

皇帝会想着你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还想插手军务?你想干什么?造反吗?

所以他们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但不能说,还要极力支持,不然皇帝心里就要不安了。

“姬松,你继续..............”

“咦?人呢?”

就在回过神的李世民想要姬松再说清楚一点的时候,却发现姬松不见了?

是的,在他们沉思的时候,姬松悄悄的走了。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他敢说,在房、杜两人还在宰相位置上的时候,自己就只能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坐着,一旦有异动,必然迎来他们极力打压。

这不是人情不人情的事情,这已经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同样也是自身信念之间的较量,姬松现在实在没必要和他们硬碰硬,等,等到他们时代彻底过去,自己的时代到来,那时候才是自己理念实施的最好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