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86章 跟中文系的大佬胜利会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跟中文系的大佬胜利会师

所以这哥们,并不是广东人,而是说妹陀的长沙人。

但因为在广东多年,对苏亦有着一股天然的亲切感。

所以俩人可以聊的话题就有点多。

七十年代的大学老师,含金量有多大就可想而知。

一旦毕业,就算不留校,也分配到的高校肯定是中南大学一个类型的。

说不定,未来都有可能返回中大当世界史的教授。这样的大腿,先抱了再说。

未来自家儿子要考不上北大了,送到中大也不错。

刘立言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的差不多,至于苏亦,经历太单薄,没啥好介绍的,他的情况,刘立言来之前已经大致了解。

至于马世昌,他不需要介绍。

他跟刘立言一块从到的宿舍,俩人早就熟悉。

这一闲聊,午饭的时间就到了。

马世昌本来要约刘立言一块,却被他拒绝了。

因为他也约了人,就率先离开。

恰好这个时候,姚华山过来串门。

苏亦才知道他的宿舍就在隔壁,跟苏亦他们宿舍安排的差不多,不过因为历史系的研究生就六个男的,其中四个都在苏亦他们宿舍,他们宿舍的人员构成就有些复杂了。

姚华山过来串门,就说,“羡慕你们,都是一个熟人。”

苏亦苦笑,“啥羡慕啊,一来遇到棒槌。”

姚华山问啥情况,马世昌帮忙解释,随即说,“年轻人,心高气傲,结果,苏亦看不惯,就顶了两句,不过最后却被苏亦唬住了。”

听到这里,姚华山哈哈大笑,然后朝着苏亦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宿先生的得意门生。”

说着,又好奇地望向马世昌,“老马,真的能把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倒背如流?”

马世昌哭笑不得,“别听苏亦瞎扯,他就是扯大旗做虎皮,我认倒是会认,但读一个都不会,至于苏亦这小子,我估计他是会的。”

姚华山望向他,“也能倒背如流?”

苏亦笑,“只会一两句,不过咱也不靠这个吃饭,忽悠这棒槌足够了。”

姚华山笑,“也是,活该他撞上门来,不过,你可要小心了,这年头能去法国留学的,大部分都是外交系统的,不然,这名额可不容易,你小子可别把人往死里得罪了。”

苏亦不在乎,“管他呢,咱们北大,藏龙卧虎,如果都要小心翼翼,那还搞不搞学术啦?未来谁主沉浮?谁说得准。”

姚华山竖起大拇指,“霸气。”

马世昌却说,“咱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咱们北大不讲究这一套。”

要论对人情世故以及北大风气的了解,在场三人没人比得上马世昌。

姚华山也不再说什么,而是开始聊自己的室友。

“我们宿舍,有一个中国史的范长流,是邓主任的研究生,另外两人都是中文系的,其中一个叫温汝敏,好像是你们广东紫金人。本科好像人大的,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介绍给你们认识。”

温汝敏?

这哥们,苏亦也不算陌生了。

跟钱立群老大哥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作者。

所以苏亦顺势问,“你们宿舍最后一个室友,是不是吴傅辉?”

姚华山好奇,“你咋知道。”

猜的啊。

因为钱立群、温汝敏、吴傅辉哥仨都师从北大的王瑶先生,还合着同一本书。

苏亦想不认识都难。

中文系出身的,肯定都听过王瑶先生的名头。

非中文系出身,像苏亦这样的伪文艺青年也听过。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着有影响力巨大的《中古文学史论》跟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都被翻译成日文,在海外,尤其是在曰本学界知名度很高。

这书,苏亦当年也翻过。

除上面提到了三位研究生之外,还有未来的陈平原也都是王瑶先生的研究生。

这位仁兄跟温汝敏一样,都当过中文系的系主任。

也就钱立群年纪太大,留校北大的时候,老一辈的还不少,不然,老钱肯定也能够混到系主任的头衔。

当然,就算没有系主任头衔,钱立群在北大中文系,也都能横着走。

老大哥的名头可不是说说而已。

但解释肯定不能这么解释,“我认识一个老大哥叫钱立群,他也师从王瑶教授,所以路上有聊过,他就在你们隔壁的宿舍,一会,大家一块去吃午饭,我介绍给你认识认识,估计以后大家就熟悉了。反正,咱们文史哲几个院系,估计也没多少研究生。”

说是这么说,但78级的北大研究生,其实不算少了。

有数据统计,77、78级共计3959名本科生、555名研究生走入了北京大学。

本科生就不说,毕竟是两届,但研究生可是实打实的一届,555个已经不少了。

不过具体到文科还真没多少。

毕竟文科专业太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