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03章 王永兴先生想要我当助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王永兴先生想要我当助教

苏亦忍不住翻白眼,“我写了那么多论文目录,你就只关注字?”

这姑娘才笑,“当然,还有小师兄的阅读量,也太惊人了。”

旁边也有女生说,“对啊,不仅阅读量惊人,记忆力还真好,那么多文章都记住。”

“小师兄就是小师兄,太厉害了。”又有女生发出夸赞之声。

苏亦摆手,“行了,别捧杀我了,要没事,都散了吧。”

这个时候,黄莺歌终于问道问题的核心了,“这些文章也太多了,我们该怎么阅读啊?”

苏亦说,“胡适关于禅宗史研究的着述虽多,却颇为零散,且多有重合部分,前后期文章的基本观点并无太大差异。其中提出的诸多观点,虽然饱受争议,但是确有极高的学术意义,他的《中国禅宗史》没能完稿,挺可惜的。要能像《中国哲学史》那样完成《中国禅宗史》,那对咱们这些后辈研究相关的历史,就友好很多了。”

要是胡适真弄出来一本《中国禅宗史》,苏亦直接推着书就行了,那么还需要废那么多口舌。

“胡适禅宗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也是对《神会遗集》的整理,随后撰写完成的《菏泽大师神会传》是其禅宗史研究最为重要的文章,也是其禅宗史研究的分水岭。围绕神会,胡适展开了他的禅宗史研究。”

“例如,胡适的《楞伽宗考》还有他其他一些关于楞伽宗研究文章,都很详尽的论述了楞伽宗的发展历程,如果你们对楞伽宗的历史感兴趣,他的文章就是必读的。甚至,胡适先生首度把楞伽宗与慧能禅宗放在一起做比较,然后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胡适研究楞伽宗,只是他研究中国禅学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他之所以研究楞伽宗就是拿来跟慧能一系作对比,以此衬托慧能、神会顿悟禅法的颠覆性。”

按照胡适的观点,从楞伽宗发展至中国禅宗,神会是一个关键人物,“神会北伐”更是有力冲击了楞伽宗一系的正统地位。

又例如,胡适的两篇《坛经;考》,争议最大的核心观点,便是他认为神会或菏泽一系才是《坛经》的真正作者。可见,胡适的早期禅宗史研究,就只研究神会而已。

说了一通之后,苏亦望着周边的几位姑娘,“至于神会是谁你们知道吧?”

让他哭笑不得是,在场五个女生之中,竟然有四个在摇头,剩下的黄莺歌没有反应,不知道她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敢情刚才那么多,都白说了啊。

好在苏亦也不在意,他换了一个说法,“那么颜真卿你们总该知道吧?”

众女点头。

苏亦才说,“神会是一个和尚,这点毋容置疑,跟颜真卿一样,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而且,他俩都算是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至于如何有功,你们去了解相关的史料就知道。嗯,至于慧能,那就是神会的老师,慧能被称为禅宗六祖,神会也是禅宗七祖了。顺便跟大家说个题外话,慧能出家剃度的地方就是我们广州的光孝寺,而光孝寺以前就是广东博物馆所在地,恰好,我就在粤博实习一段时间,还去过光孝寺,所以对慧能的故事比较了解,神会的故事嘛,我就不说了,你们去看胡适先生的作品了解地更加详细。”

想了想,他又说,“胡适的诸篇文章,从其核心问题来说,主要围绕着神会展开的。胡适对于传统禅宗僧录感到疑惑与不满,并对神会产生浓厚兴趣。他在英法地阅读敦煌文献,除了一些早期禅宗文献外,其关注点主要聚焦在神会。神会文献的发现,对于胡适来说是如获至宝。”

之前在课堂上苏亦就跟大家提到胡适也曾经在海外抄录敦煌文献,其中,最为重点的就是与神会相关的文献。

可以说,胡适在研究早期禅宗史过程中,敦煌文献是其最为重要的一手资料。

苏亦想了想,继续说,“所以说敦煌文献的重要性,超乎大家的想象,诸位要是对敦煌学感兴趣的话,这是一门值得花费一生去研究的学科。未来的一个学期,我与大家一起跟随王永兴老师学习这门国际显学。”

说着,苏亦就率先走出教室,因为王永兴已经回答完毕其他同学的问题,正站在教室外等他,显然是有话要对他说。

告别教室内的学生,苏亦跟随着王永兴走出文史楼。

“你跟回一趟健斋,我给你一些书籍。”

跟其他北大老师一样,王永兴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也是赠书。

而他口中的健斋则是他在北大的住处。

北大有一个有名的建筑群——“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它们坐落未名湖北岸,是一组由七个宅院组成的仿明清式古典建筑群落。

其中,“德才均备”四斋原为燕大的男生宿舍,跟原来的静园六院是女生宿舍刚好对应。

只不过相比较作为燕大女生宿舍的静园六院,“德才均备”四斋的建筑及其所夹庭院的设计风格都更为雄浑有力,开阔豪放,完全就是对照着男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