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65章 高老师的故事还没结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章 高老师的故事还没结束

高铭先生的故事确实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讲述。

苏亦也还听。

这种充满艰险坎坷的求学之路,对方愿意分享出来,并不容易。

“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不是因为体面,而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因为我当时就在阅览室管书的。”

高铭先生说完,苏亦意外,“原来高老师也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啊。”

高铭笑,“顶多是阅览室管理员。不过也跟图书馆有点关系,因为这个阅览室跟天津的图书馆建立关系,计划着两个星期换一批书,两个星期我把这些书拉到那儿去,然后再换新的一批书回来,就这样周而复始。我是有特权的,阅览室换啥书,我有一点点选择权,所以这段时间,在阅览室的岗位上,一边上班一边看书,这些书,只要感兴趣的,基本上翻过了,翻东翻西,看了一大堆杂书。这工作一干就是一年。”

“不是很长啊。”许婉韵说。

高铭先生说,“是的,因为已经到1949年初,天津城解放了。当时,社会服务处有将近40个人,40个人里面有20个女的,都国民党的哪些当官的夫人、小姐、每天打扮地花枝招展,成天聊天,家长里短,各种奇闻八卦,啥都说,就是不干活。”

“干活的都是我们这些额外人员,因为我们属于编外人员,当初招我们过来就是干活的,不然,也不会招我们。所以整个服务处的工作基本都是我们这些编外人员来干的,就算如此,我们的人也不多,也就几个人而已,因为人多了,发的工资就多了,服务处其他编制内的人员福利就少了。”

听到这段话,苏亦感慨不已。

这个地方确实养老的地方。

跟前世的事业单位何其相像。

对于他们考古文博的学生来说,学术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就是编制。

大部分人毕业到单位当中,也混不到编制,都是合同工,而且还是专门招来干活的合同工。

“这样一来,一解放,服务处被新政府接收以后,直接把那些不干活的人员遣散了,只留下四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了。”

“高老师运气来了。”许婉韵笑。

高铭先生也笑,“也确实是运气,因为我当时是具体干活的,而且身家清白,四十个人四个,我就成为幸运的十分之一了。甚至,从当初的编外人员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国家的干部,而且一个月还能拿320斤的小米。”

“我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小米呢?因为我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发的小米,第二个月变成一半小米一半货币。发了几个月,就开始变成人民币了,也不多,就是30多元,但满足了。”

听到这里,故事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毕竟神学的尽头是编制。

高铭先生干了一年,就变成国家干部了,这样的好事,搁谁身上都羡慕。

但,谁也不觉得高铭先生是走了狗屎运,都是他努力得来的结果。

要没有前些年的自学,要考不上培训学校,没获得天津二中的文凭,他也没机会去社会服务处工作,不要一个编外人员就容易当。

前世,一大堆工资只有两千的事业单位招人的学历门槛就是本科以上。

然而,故事到了这里,仍旧跟北大没有什么关系。

苏亦忍不住问,“那高老师怎么回到北大读书的?”

俞先生说,“不着急,让高老师慢慢跟你讲。”

不过看着高铭先生的茶杯快没茶水了,苏亦才反映过来,帮忙添茶。

“小伙子,可以啊,很有眼力见。”许婉韵笑。

苏亦不好意思,“刚才光听故事,忘了。”

苏亦添茶倒水一圈以后,故事继续。

“到1949年,我莫名其妙变成一名国家干部,因为当时社会服务处直接改为劳动局领导,服务处也改成了劳动介绍所,专门帮助一些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在这里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当中,我没有什么职称,就是普通的干部,但我的职位还挺重要的,因为其中一个部门就事务就是来负责的,大小也算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了。但晋升通道基本上也堵死了,因为我是留用干部,是旧政府的。没法入党,只能入团,向组织靠拢。”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52年,这年暑假,我26岁。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想,想回去继续读书,于是,我就向领导提出我,我要考学。我们领导也没有拒绝,却跟我说,保送大学调干生名额有限。”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名额没有我的份了,想要读大学,走这条道没戏了。实际上,我也不想走这条道,因为我当时也很清楚,想要被报送必须是一些进城的干部和一些从事革命地下工作的一些人员,我跟这些都没有沾边,不被保送也理所应当。”

这也是时代特色。

“高老师,还有呢?”许婉韵问。

讲故事,总要有些捧哏的。

不然,光讲,就有点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