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72章 北大竟然穷到食堂没凳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北大竟然穷到食堂没凳子?

李副总兴奋地问:能提供多少套?

孟晓书说:总共是20万平方米,低价提供6万平方米吧,大约600套。

李副总问:价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

孟晓书边计算边答:可以。

李副总说:项目既然在清华南门,是不是就给清华?

孟晓书说:我是北大的。

李副总说:好!那就两个学校一家一半吧。

孟晓书当然同意。

李副总马上就给两个校长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好消息。后来两个学校都极力争取多要房,最后经商孟晓书同意决定:20万平方米的蓝旗营小区项目全部都给北大和清华。

仅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中房相当于6亿元的经营收益贡献给了两个学校,这是迄今为止北大校友对学校做的最大物质贡献。

最终,两校教师们以每平方米1900元的价格买下了房屋产权,而附近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涨到每平方米四万多元了,北大的1000户教师和清华的1000户教师不仅以低廉价格买到黄金地段的商品房,而且又享受到这一区域房价持续增值的好处。

着名的蓝旗营小区就是这么来的。

除外,还说了一些八卦。

因为好声音火起来的浙音,也是在李副总的关注下建立的。

当时,李副总视察的时候,就说浙省需要一个专门的音乐学院。

嗯,跑题了。

回到大饭厅。

北大有三个地方,最让这个年代的北大学生怀念。

大饭厅肯定一个,位于它前面的柿子林也是一个,其中还有一个就是图书馆前面的大草坪。

这三个地方,被北大学子塑造成浪漫的记忆场所,在许多优美的会议散文中还不断提到。

大饭厅作为食堂的功能,持续到晚上八点,八点以后,食堂关闭。

剩下的就是礼堂的功能了。

因此,苏亦他们在大草坪那边还需要待了一个多小时。

好在苏亦的故事足够多,《白蛇:缘起》一讲就可以讲个大半个小时,白蛇传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却很少人会涉及许仙前世的故事。

因此,听到苏亦现编一个许仙前世的故事,也挺有趣的。

五百年过去,许仙从一名捕蛇村少年,转世重生为断桥路过的书生,这种前世今生羁绊的命运,最让人动情。

因此,中文系的姑娘都感慨,“小师兄的故事,总是充满前世今生的纠葛。”

黎新叶还很好奇,问,“你最后唱的歌有名字吗?”

“有,前世今生。”

苏亦不隐瞒。

李志虹打趣,“词曲作者,多是佚名,对吧?”

苏亦笑,“是的!”

众人笑。

然后让苏亦教一下大家唱。

等大家都学会哼唱以后,苏亦终于歇了一口气。

然而,草坪的闲谈时光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人那么多,不总是苏亦在讲故事。

大家也在讲。

王晓萍分享自己的故事,主要是粮食局的见闻,黄佩嘉也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姑娘还在感慨,前几个月还乡下干农活呢,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为北大的学生,还可以跟大家在图书馆草坪上弹着吉他唱着歌,感觉就跟梦一样。

这种感触,也不是黄佩嘉有,其他人也有。

相比较之下,黎新叶跟查英华感触最浅,因为她俩最小。

所以等故事分享的时候,她俩都不知道应该讲啥。

于是,查英华只能读诗了。

黎新叶也唱歌。

唱《北京的金山上》,她一起嗓子,苏亦就忍不住感慨。

这姑娘这嗓音,读中文系,可惜了。

不过这年代,除了山歌戏曲之外,就是革命歌曲。

至于流行歌曲什么的,这个年代,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苏亦瞎唱,众人觉得有趣的原因。

当然,也仅仅是有趣,要登台表演,时候未到。

八十年代初,崔健没火之前,就是在北大大饭厅表演摇滚歌曲《一无所有》,直接被轰下来台了。

苏亦要是登台唱《女儿国》《青城山下白素贞》《前世今生》这些奇怪的歌曲,肯定也会被轰下台。

但这些歌曲用来撩妹,一点问题都没有。前面铺垫那么多故事,后面用一个歌曲来结束,恰到好处。

等时间快到晚上八点,众人离开大草坪,前往大饭厅的路上,黎新叶特意跟他说,“前世今生的词写的很好,就是唱腔有些奇怪。”

苏亦问,“那你喜欢吗?”

黎新叶点了点头,“喜欢!”

这个时候,苏亦套路一下,问,“那你喜欢我吗?”

估计叶子同学叶会下意识说喜欢。

不过他要是表现出来这么油腻,估计会被当场打死。

大饭厅到了。

进入里面的时候,苏亦再次感慨,“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都有点傻眼了,心想咱们北大就怎么穷吗?连凳子都没有,却没有想到这里还能当礼堂用,甚至还可以当舞厅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