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81章 努力回归正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啊!”

黎新叶先是一愣,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很喜欢,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绘画形式,看入神了。”

苏亦解释,“这是漫画!”

“漫画?”

方灵跟黎新叶都是第一次听说过。

于是,苏亦解释,“大概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开始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本是作大壁画时,在小纸上的速写,但因夸张的画作,滑稽的表现,而开始了西洋的漫画。同时,漫画自西方传入日本,并发展出独特的绘画风格,逐渐在日本形成了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庞大产业,其影响也延伸到其他国家。在咱们国家,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连载了丰子恺的画,该刊主编郑振铎把丰子恺这种独特风格的画定名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不过这只是一个说法,也有人说,1904年的时候,国内就有漫画刊登于报纸的。但不管怎么说,咱们国内的漫画更多还是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这个方面跟油画还不太一样。”

漫画源于欧洲,但日本才把它发扬光大,这点,无容置疑。

苏亦也只是简单跟两个姑娘科普一下漫画的概念。

黎新叶说,“以前看过一下插画,以及小人书,有点类似于苏亦你的画,又不太一样,没有你这样的线条分明。”

苏亦解释,“小人书是连环画,跟日本漫画差不多,不过画法还是不太一样,连环画主要是从咱们中国画演化起来的。实际上,日本漫画也借鉴咱们中国的连环画,有种说法,日本在战后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连环画被用作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宣传工具,被政府大力推广,后来有一个日本青年,觉得这样用连环画浪费了,于是就将连环画的方式与迪斯尼动画风格做了结合,创作出了漫画这种风格的东西。这个日本年轻人就是手冢治虫先生。他一手建立了日本漫画的发展方向,也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父。”

说着,苏亦随手就画了一副当年手冢治虫手绘的孙悟空与铁臂阿童木的对比图。这幅图手冢治虫的亲笔画作,表明漫画与连环画的发展关系。

“这也也太精致了啊。”黎新叶惊叹。

方灵也竖起大拇指,“厉害!寥寥数笔,勾画出两个极为有趣的小人。”

“你们猜一猜,哪一个表示漫画,哪一边表示连环画?”

苏亦拿着画作,递给她们看。

方灵说,“这哪里还需要猜啊,孙悟空肯定是连环画啊,不过另外一个是谁啊?”

苏亦望向黎新叶,黎新叶摇了摇头,“我也不懂。”

苏亦解释,“另外一个是铁臂阿童木,是手冢治虫绘画的漫画作品,该作品讲述了未来21世纪的少年机器人阿童木的故事。”

他本来想简单提及,没有想到这话,却引来方灵的好奇,“这是啥故事啊,小师兄,跟我们讲一讲呗。”

苏亦望向黎新叶,这姑娘的眸子叶开始发亮,不用想也知道跟方灵一样的心里。

于是,苏亦只能给她们讲故事了。

“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的儿子Tobyo,在车祸中身亡。天马痛失爱子,伤心不已。随后以自己儿子的外形制造了拥有7大神力、10万马力的机器人替代他的儿子。后来由于Tobyo不能长大,天马把它卖给了马戏团;马戏团里虐待机器人,他被科学高官官茶水博士赎出,取名阿童木,并带回科学省……”

因为没有看过漫画,又没有看过动漫,俩女对故事的带入不深。

这点跟白蛇传的故事不一样,没有那么身后的民间话本基础。

但,也同情阿童木的遭遇。

“那么好的机器人,竟然卖给马戏团,马戏团这帮家伙也太无知了,竟然虐待机器人,阿童木太可怜了。”

方灵学姐母性大发。

听到最后,黎新叶眼睛都发红。

是自己讲故事能力太好?

还是故事内容本身就太好?

苏亦都傻傻分不清楚了。

苏亦讲完以后,说,“幕后手冢治虫本来将阿童木设定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女机械人,但因为连载的漫画杂志要求男孩做主角,手冢才改阿童木为男机械人。其实红靴子之下,手冢给阿童木画了一对女孩子脚,可能算是他的无声抗议。”

他说完,方灵就说,“我喜欢这个日本漫画家,我想认识他。”

说完,她笑着望向苏亦,“怎么样,小师兄,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啊?”

唰的一下,黎新叶俏脸通红,“方灵姐,讨厌,学人说话。”

因为她曾经跟苏亦说过类似于的话,之前在三角地,她看到苏亦的用毛笔字写的倡议书之后,就直接说她喜欢这字,想认识他。

这才有后来的《偶然》,美好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苏亦赶紧转移话题,“要不,方灵姐咱们还是来猜一猜,孙悟空是哪个连环画作品吧。”

方灵摇头,“不懂,以前都不怎么关注这些。我们叶子应该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