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85章 你不知道的考古照相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5章 你不知道的考古照相秘密

比如古器物以及古文字等相关课程。

俞先生他们就是从专修科并入的考古专业。

赵思训先生就是这种背景下调入考古专业的,自然是考古专业的老人,资格很老,因此,大家对赵先生也都很尊敬。

当然,赵先生也值得考古的学生尊敬,他虽然跟宿白先生他们这些做考古文化研究的老师不一样,人家是走技术流的,但,他的技术是真的牛。

之前,曾经说过赵先生讲授过《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程。

询问以后,苏亦才知道赵先生当年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是任何人啊?

理工科的学生可能不知道。

稍微对中国美术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位是一个牛人。

之前,苏亦曾经跟黎新叶他们说过中国连环画十大名家,但,要真的给中国古代名家弄一个排名的话,董其昌应该是位列前十的。

因为这位爷是真的出名。

他的书画影响着国内一批又一批的画家。

不管是他的师爷关山月,还是启功先生,都曾经受到董其昌的影响,肯定都有临摹过他的书画。

他老爹苏哲,就没少临摹董其昌的画。

赵思训先生一个学历史系的,都跑去研究董其昌,可见他对美术史是真爱。

如果当年北大有美术史专业的话,估计他学的就是美术史,而非历史学了。

赵思训先生资格老不是说说而已,从像俞先生高铭先生这些中青代老师开始,就听过对方的课,跟宿白先生他们一样,都是北大考古专业这些老师的老师。

因此,老先生上课很有自己的风格。

赵先生原本学的跟考古摄影啥关系都没有,但是他兴趣广泛、钻研能力强,自学了摄影。

当年,想要学摄影可不容易,最大的难度,就是没有设备。

当然,有了设备也不一定懂摄影,这玩意还是跟用心与否,赵先生调入考古教研室以后就专门负责管照相、管暗室。

为啥让赵先生来管,因为一开始,北大就没人会摄影。

甚至,北大考古专业最开始成立的时候,摄影课程都是苏秉琦先生去外面照相馆找来老师傅讲授的。

赵先生的出现,才弥补了整个空缺。

摄影课程,应该讲个啥?

如果是前世大学的摄影课程,一般来说,第一堂课肯定不是讲器材,而是一大堆理论,比如摄影有啥用?为啥要摄影?它对人类文明的传播以及艺术价值的创造有什么作用?

此外,还可以讲一些摄影发展史。

这是大部分摄影基础教程的编写步骤,理论部分完了,才开始讲器材。

讲完器材,然后就是光学原理,跟构图技巧以及摄影类型。到了最后,估计还要讲P图软件的使用,比如PS什么的。

这是常规的摄影课程内容。

那么考古摄影讲个啥呢?

内容也大同小异,不过更多是技术工种。类型摄影,不需要去扯摄影发展史,以及对人类文明传播艺术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些废话了。

一来就直奔主题,告诉大家啥是考古摄影,考古摄影有哪些分类有哪些要求。

这是理论部分。

苏亦去上课的时候,78级考古班这个部分已经讲述完毕,因此,开始讲述摄影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就包括相机的工作原理,器材等方面的知识,器材,包括相机、胶卷、镜头之类的,也包括滤镜、曝光这些相机的基础概念。

甚至,还包括相机的使用常识。

一上课,赵先生就让学生帮忙去搬相机,考古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攒下来一些家当了。

相机可比他之前在粤博多了。

着名的鸥牌-4型120双镜头照相机赫然在列,在这个年代,这玩意已经高档货了。此外,上海58-1型照相机。

甚至还有一款红梅HM-1型相机,其原型为上海照相机二厂的上海202型相机。最早期的红梅HM-1就是拿来上海202的部分零件组装的。

模仿到啥程度?

除了外壳不同,快门镜头总成部分是完全拿来的上海202。其实在HM-1型开始生产的时候,上海202型已经因为产品的升级换代停产了。

但为啥用模仿这款相机?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款,简单便携便宜。

甚至这款机器都不要票,全国上下都可以买,平民机器,定位偏低,但因为是折叠皮腔照相机,因此,外表看起来很酷。

因此,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价格也要五六十块。

苏亦之前还打算购买一台过来糊弄,但,又有些犹豫。

毕竟他的理想机型不是这玩意,甚至不是海鸥4双镜头相机,而是,红旗20。

那么红旗20照相机,跟红旗汽车有啥关系呢?

其实啥关系都没有,这就是献礼作品。

好吧,红旗20什么的,就是想想罢了。

这玩意是献礼作品。

上机二厂为国庆20周年献礼,共生产了271台,被国内外相机收藏家争相追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