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89章 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

再一次,现场作画,对于苏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本来编撰燕园文物史,就是要插画跟摄影图结合起来使用。

因此,苏亦也才去找赵先生借相机,而且还是海鸥双镜头相机,目的就是为了拍摄照片,同时,也给大家讲一讲文物调查拍摄注意事项。

但,他也没有想到要画的第一张图,竟然是慈济寺山门,而且还不止山门,黄莺歌这丫头还想要画当年的复原图。

看着这帮家伙兴趣正浓,苏亦也不能扫兴,就笑道,“行,那大家都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我这边先作画,你们把我说的这些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大家相互传阅,查缺补漏,能够列出文献出处最好。要是时间能够精确到年月日就更好了,当然,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先把资料整理好了。有什么不确定的东西,再去档案馆查找,到时候,我让俞老师带我们过去。”

普通学生肯定没法去校档案馆查资料,这点,必须要院系领导签名批条子,然后去档案馆申请,流程繁琐。当然,真有需要走一些特殊流程就可以。

这年代关于档案这些东西,管理比较严格,这部分,先不去理会。

苏亦说着,又把相机递给黄莺歌,“你要没事,去帮忙拍照。”

不曾想这姑娘摇头,“太重了,再说,我们学生活动相机都是专门的同学跟拍,我不行,拍照容易曝光。”

显然,她是会玩相机的,但不太专业。

这一点,就把考古专业好多学生都厉害了。

苏亦笑,“没事,可以先拍几张。”

给同学们拍一下合照也行。

相机死重,自己老是拎在手中,拍照也不合适,也要给大家玩一玩,不然,相机都成他私人物品了。

这样不好。

把相机塞给黄莺歌以后,苏亦就开始拿出自己的速写本作画。

没有想到这姑娘反手就他咔嚓一张,很有,前世,文艺女青年的拎着单方的熟练范。

果然是学生会的学姐,做派就是不一样。

苏亦摆手,“好了,学姐,别闹了,我要作画了。”

就算如此,黄莺歌也没有走远,都蹲在他的身边看他画画。

也不止黄莺歌,大家都差不多,都好奇,苏亦会把慈济寺画成什么样?

当然,是凭着感觉来画了。

难不成他还能找到原来的设计图稿吗?

显然不可能。

当然,苏亦也不是瞎话,而是根据文字资料的描写来作画。

文献记载,慈济寺山门位于未名湖南岸,寺坐南朝北,寺门临未名湖,入门后拾级而上,有一座北向的正殿,并有东西配殿,连同的周围的垣墙体都建在土山上。

到现在,就只是剩下一座寺门了。

因此,慈济寺山门也成为淑春园最好的见证。

苏亦就是按照这个空间布局来画的。

建筑物并不多。

并没有太豪华。

建筑素描图,讲究是透视效果,还有空间立体感,手绘素描图,把透视能力给吃透了,再画东西也就没有多难了。

剩下就是作画的熟练程度了。

重生以后,他一直在强化自己的手绘能力,之前在广州实习他一直保持手绘,回到北大以后,他也没有拉下这项技能。

事实证明,学考古会手绘,就跟学会屠龙术一样,就算不学考古,会手绘,也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闲着无聊,蹲在草坪上,拿起速写本就可以待一天。

就好像现在,拎起速写本就可以复原当年的建筑场景。

还原当年的场景,主要还是看人,不是每一个会素描的人都有这项本领。

所以,今天,苏亦再一次让他们大饱眼福,应该算是他第一次在这帮家伙面前展示自己的素描水平了。

大概画了半个小时,苏亦画完山门、偏殿、正殿、还有台阶,甚至还把未名湖的一角给囊括其中。

这样一来,就没法画近景了,只能画远景,有点类似于设计效果图,但又不完全像,因为苏亦还加入了漫画的画法,这个年代,手冢治虫的漫画场景图,还有点写实风格,没有那么抽象。

当然,苏亦的手绘图也细节,比如,慈济寺正殿的屋顶他用的就是重檐歇山顶。

这种屋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符合淑春园寺庙的定位。

要说多有意境,不见得。

肯定没有深山藏古寺来得深远悠长。

但,他画完,还是收割了一大波掌声。

黄莺歌还提议,“画的很好,就是却一首诗。要不,小师兄,你配上一首诗吧?”

苏亦笑,“行!”

于是,刷刷的写着。

很快,一首《山居秋瞑》跃然纸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黄莺歌疑惑,“为什么是这首啊?”

苏亦笑,“突然想到,虽然不是很应景,但恰到好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