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59章 大人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初三,刘招孙率开原战兵抵达宣川。

宣川守将已被布尔杭古斩杀,人头高高悬挂在西门城头。

“没有本官命令,谁让他擅自攻城的?”

刘招孙望着迎风飘荡的首级,心中恼怒。

原本想兵不血刃进逼汉城,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事已至此,刘招孙不好多说什么。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某些环境下,前线将领可以便宜行事。

在开原,这种无视长官命令,擅自进攻的行为绝不能助长。

浑河血战,战兵冲击两黄旗大阵,最后时刻,军法官也全部顶了上去。

三百镇抚兵伤亡殆尽,活着的十几个人被编入战兵营做把总。

镇抚兵的编制,战后一直没来得及进行补充。

眼下开原摊子大了,人多了,军官素质参差不齐。

只靠个人威信对部下进行威慑,个人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维持良好的军律,必须要有制度约束。

这次回到开原,便要充实镇抚兵力量,加强对各营军官的约束和监督。

好在布尔杭古入城后,没有滥杀宣川百姓。

刘招孙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只对其进行严厉警告,没有采取进一步惩罚。

参与抵抗的宣川守军,全部被斩首,罪名是勾结建奴。

战兵将宣川府库打开,取走部分粮草后,剩余的粮食全都分给了城中百姓。

和明国一样,这些朝鲜百姓,视官府为仇雠。

这番操作后,平辽侯在朝鲜的威望更高。

攻克宣川后,开原军继续向南进兵。

有了宣川的教训,沿途各城纷纷投降,通往平壤的道路畅通无阻。

汉城方向没有情报传来,刘招孙心中忐忑。如果绫阳君政变失败,开原军就得在平壤城下死磕。

作为朝鲜第一大城,平壤城高池深,角楼林立,防御工事颇为坚固,不是宣川能比的。

当年万历援朝战争,平壤战役就在这里爆发,倭寇死守平壤,明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才攻克此城,

刘招孙估计,如果守城朝鲜军足够顽强,死守不退,想要攻占平壤,开原军至少要死上千人。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刘招孙不想在朝鲜拼命,不想让士兵生命白白浪费在这里。

抵达平壤的当天,夜不收回来禀告说,他们遇到了绫阳君的使者。

绫阳君在汉城的政变颇为顺利,听完使者禀告,刘招孙觉得比历史上还要顺利。

准备带兵亲征的光海君,还没来得及集结军队,就被绫阳君先行一步,发动政变。

绫阳君斥责光海君背信弃义,背叛大明,勾结建奴,堪比后金包衣。

汉城驻军大半已经被绫阳君控制,群臣都是坐山观虎,没人站出来支持国王。

光海君被流放到江华岛,绫阳君李倧成了新的朝鲜国王。

光海君的麾下心腹,或被杀害,或被流放。

一时之间,汉城人心惶惶。

和历史上一样,光海君被废顺其自然,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当然这也是开原军在北方威慑的结果。

“趁绫阳君刚刚继位,尽快赶到汉城,和他落实之前议定的条款。”

刘招孙和绫阳君之间也没什么好谈的。

无非虎豹和豺狼进行交易。

刘招孙和这位朝鲜新王已经产生间隙。

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不是为了养一头白眼狼。

朝鲜号称君子之国,然而很多时候和君子没一点联系。

三月六日,大军抵达平壤。

城中已乱成一团,城门被逃难人群拥堵,守军早已溃散。

刘招孙恍若梦中,平壤可是朝鲜第一大城,城高池深,没想到还没发动进攻,对面就投降了。

朝鲜兵个个身材孱弱,很多人瘦的像麻杆,一阵风就能吹倒。和乞丐没什么两样。

刘招孙没空处理这些俘虏,在平壤稍稍休整后,继续向南行军。

沿途遭遇两股盗匪,被轻松斩杀。

周围地势变得平缓,适宜战兵结阵前行。

三月初十,开原军奔波千里,终于进入汉江平原。

勒马四望,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朝鲜农民,女人头顶陶罐在田埂间走动。

刘招孙望着眼前这些百姓,看他们个个衣衫褴褛身材瘦弱,脸色和泥土完全一样,比之辽人,简直就是一群难民。

望见旌旗林立铠甲鲜明的开原军滚滚而来,这些朝鲜人都跪在泥土里,不敢逃走也不敢抬头。

金大久和李惕然上前一阵安慰,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果然是穷苦之地。”

刘招孙摇头叹息。

金大久低声道:“我国百姓多种植旱稻,一年一熟,勉强糊口。光海君继位后,把田赋从五成提高到六成,去年萨尔浒惨败,伤亡五千多朝鲜兵,这些兵也是农民,眼下大片田地荒芜,今年怕又是大灾之年。”

刘招孙久久无语,想象中的田园牧歌是不存在的,西方人称朝鲜为“隐士国度”,可是朝鲜底层百姓连糊口都很困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