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长剑无言 > 第78章 美酒美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勃看着汤予爽声大笑道:“夜光杯不是夜明珠,哪里会发光?”

汤予少年时家贫,连温饱都成问题,后仗剑闯荡江湖虽增长了见识阅历,但终与世家子弟相距甚远,尤其他性格偏激还带些许自卑,对奇珍异宝每每不屑一顾,此刻听王勃发笑知自己闹了笑话,脸颊蓦的变得通红。

王勃和汤予不同,他生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祖父王通是前隋时期的大儒,隋炀帝杨广曾备重礼请其到帝都洛阳的学士府、国子监开堂讲学,又先后数次封其官职。王通的学生遍布天下,不少都是朝中重臣,杜淹、温彦博贞观年间官至宰相,至于刺史、将军更是不计其数。王勃的叔父王绩亦是当代大才,开唐五言律诗之先河,人称“斗酒学士”。故而王勃自幼所用所识俱是寻常百姓难得一见的奢华之物,但他豁达宽厚,从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乍见汤予一脸窘态知自己不慎失言,连忙举杯同汤予对饮一杯,说道:“夜光杯乃是用美玉制成的酒器,古称“白玉精”。西域诸国除了葡萄酒还盛产白玉,玉质润如羊脂,温中且寒,用其做成的酒杯质地光洁,一触欲滴,倒入葡萄美酒酒色晶莹剔透,尤其在皓月的映射下,琼浆透过玉璧熠熠生辉,所以得了“夜光杯”的雅名。因白玉杯易损又多为古器,现西域诸国已用天山的翠玉制杯,杯成后其色黑赛乌漆,墨绿似翠,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用其斟酒甘味香醇,日久不变。”

汤予只对酒感兴趣,哪里懂得这些风雅之事,听得一头雾水,说道:“喝酒便是喝酒,哪里用的着这些讲究。我看用玉杯喝还是用木杯、铜杯也没什么分别。”

王勃已有八分醉意,正是酒兴最浓之时,遂说道:“美酒配美器,一能增酒色酒香,二能添饮酒之乐。《汉书》有曰:酒为百礼之首。夏商时祭祀频繁,每逢重大宴会必使“樽”为酒具,樽、尊同意,可见在古时饮酒即是一件考究之事,马虎不得。”

汤予不再出言,心底却不以为然,暗道:“只要喝得高兴,管他用什么杯。”

王勃和汤予又连干了数碗酒,桌上桌下摆满了空空的酒坛。王勃仿佛想到什么,脸色一下子变得忧伤,朗声诵道:“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辱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渚,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王勃念毕,悲不自胜。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国风-邶风-柏舟》。汤予肚子里的墨水全倒出来都没有三两,也不晓得王勃讲些什么,可见王勃忽的双眉紧锁,愁容不展,不由得问道:“方才我和惠能师傅刚进酒肆就看王兄弟闷闷不乐似怀心事。你我虽然初识,但王兄弟不妨说出来,或许在下能尽些绵薄之力。”

王勃苦笑一声,说道:“多谢宋兄的美意,我观宋兄细腰乍背,英气逼人,必是本领高强的英雄豪客,但在下的事却非宋兄能处置的。”

“喔”,汤予说道:“说来听听。”

王勃低头说道:“王某不才,自幼饱读诗书,未及弱冠便应试及第得了官职,乃是大唐最年少的朝廷命官。经朝中大臣举荐,当今天子令我担任沛王府修撰。沛王李贤待我甚厚,哪知有一次沛王殿下与英王李哲斗鸡取乐,命我写一篇《檄英王鸡文》以此助兴。我领命而行,文中之言不过是戏谑玩笑,却被奸人传于皇帝之手。圣颜不悦,将我逐出京都。”王勃讲到这里长叹一声,想了想接着说道:“后来我路经虢州,我的一位挚友姓凌名季友恰在此地为官,他听闻我的际遇替我不公,为我在虢州谋了一个参军的差事……想来是王某命中多舛又放浪不羁,不善和人相处得罪了同僚,这些奸小之徒竟栽赃嫁祸,诬陷我藏匿罪犯,我也因此下狱。此事最后虽然水落石出还了我清白,但我也丢了官职还连累家中老父远谪南荒之地……”王勃想到父亲泪如泉涌,说道:“怜我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才小有成就得了一官半职,岂料年纪轻轻就两次丢官,尝尽人情冷暖,宦海沉浮。而今报国无门又祸及家严,上天为何这般待我?”酒入愁肠,王勃讲罢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