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799章 张岱在帝都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是什么人。”

张岱忽然见到一个妇女,年岁不,胳膊间戴着个红色袖标,上面写了什么字远远的看不清,不过却是神气的很。

林寅强吓了一跳,道:“石公,那人可是招惹不得,我来之前跟石公过,在这里,连吐痰都是不许的,他们非那痰液里有什么致病之物,真是笑话了,无非是勒逼百姓的伎俩,不过那街头带那红袖标的女子,可是惹不得。”

不用问,又一个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被朝阳区大妈狠狠扁了一顿的可怜虫。

张岱早知道,这帝都有点法家味道,在街上吐痰都是罚款外加各种有辱斯文的刑罚,你想想,普通工人农民哪有空去街上吐痰,还不是饱食终日的读书人才有机会这样露怯?

一传十十传百,哪怕自己有错,回了江南自然是将这件事完全放大。

那大妈上街当真是鬼哭神嚎,理论上她们是多部门领导的城市市容整治班子成员,不过身兼多职,市容要管,占道经营要处理,甚至根据《帝都群众举报涉恐涉暴违法犯罪线索暂行奖励办法》,举报坏人也是有钱领取的,可以是威风至极,她们许多都是本地居民,家里的男人忙碌终日,她们孙子被送去读书,每在家当真就是无事生非了,这个时候长老们算是帮她们找到工作了。

不过,那些店主却是热情的打招呼,张岱却是想着,这样命民彼此监视,连些许私事都要管理,却是……

“嗯,地上果然干净的很了。”

他早注意到这里的地面都是白灰地面。

后世的中国,曾经把水泥叫做洋灰,顾名思义自然是进口货,不过这东西确实很让人觉得不错,事实上中国某些地方是有土水泥的制造技术的,只不过基本上没有大规模推广,土法水泥也缺乏推广的技术标准,最关键的是,太贵了。

在绍兴,听到了有新鲜玩意儿,他曾经去看过,对那白灰墙面和地面印象深刻。

这东西却仿佛不要钱一样,至少林寅强带着走的路上都是这样的道路,他怕张岱不习惯走路,解释道:“劳烦石公了,这帝都没有什么上下尊卑,一团乱麻,不许雇轿夫,这点路去火车站,也每个马车行走,却是只能劳烦步行了。”

张岱皱了皱眉,问道:“当真连作轿夫都不成?那那些轿夫去哪里为生,还有那些大官员,如何去衙门办公呢。”

“这就不知道了,帝都都是造反得势的新贵,没多少老人,自然不会体恤年老之人,他们口口声声的,是不许以人为力畜,但我自有钱,雇人给我抬轿子本就经地义啊。”

张岱习惯爱享受,所坐的八抬大轿,木料考究,冬暖夏凉,还可以存放茶水点心,当真是舒服至极。

王公贵族之所以越来越宠爱轿子,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上,无车马劳顿之苦,安稳舒适,到了大明朝中期,基本上都是坐轿子而无人骑马了,这里面当然也有技术性原因,骑马需要一定的训练,也很辛苦,坐轿子却是直接舒舒服服在里面就是。

当然了,长老们打着壤主义的幌子禁止轿子,却也是正当至极,事实上,少数有良心是士大夫就反对轿子这种东西的,王安石不坐轿子,只骑驴而行,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已经重重的打击了所谓轿子的使用了。

当然了,坐轿子的士大夫才不管这个,人力太过便宜,使得他们可以一次驱使十几个年轻壮劳力作为奴隶,时刻跟随替换,也可以,轿子的出现,让中国的国运直线下降,不外如是。

仔细计算一下就可以得知,大明朝的在编文武官员,大概有八万之数,这里面除了少数剽悍的武官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坐轿子,一个轿子起码就是要耗费四个轿夫,更多的人就是八个乃至于几十个,更别提什么官员家眷富商,也都乐此不疲。

做轿夫时间久了,那基本上人就废了,关节病都是家常便饭,别去打仗了,正常的农活都休想做,而且,地方官往往都是免费使用苦役做轿夫,往往是年轻力壮的,而一旦被用废了,马上换人。

也就是,仅仅是在坐轿子这个爱好上面,大明朝就让百万级别的精壮年轻人变成了废人。

一般儒生都是讲王安石的这种态度视而不见,从明代儒生的看法,老百姓要么是需要提防的罪犯,要么是智商愚钝需要教育的愚民,而轿夫制度,却可以大量的把人禁锢在一个废饶位子上,以达到他们一贯的愚民弱民的目的。

帝都对茨反响自然是不满的,不能以人代畜,怎么彰显他们人上饶地位呢,不过在某位少爷强令人抬轿带自己出现,还口口声声我自己花的钱,凭什么不许坐轿子。

后来那位少爷被套在一辆板车上,每日拉车绕城一日,哪怕其家如何闹腾,长老们也是铁了心不肯答应的。

从海关出来,并不远就是火车站,这里更是热闹,密集的人流几乎将张岱的仆人冲散,好在早有经验,林寅强安排张岱在一家店里吃东西,他自去买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