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仙未殃 > 第77章 凌霄染尽红尘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混朴子心念一断,法剑立即成为无主之剑。剑身上金光尽失,在魔人的掌焰下一点一点的化为灰烬。

魔人凌空立在血云之下,一甩长袖,冷笑道:“如此不堪一击,还妄想着阻止朕吞食天生道心之人?哼哼,凡人总是这般无知又无能。”

从山崖上栽倒下来的混朴子,身躯似是一只笔直下坠的蝶。

这只蝶儿,仰面向着那没有日光的天,七窍皆流着血。

他还想不甘认命的飞向那青天,还想为那众生在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奈何他已断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他没有落在大地之上,而是被来尘子的一只手揽过,落在来尘子的怀里。

来尘子揽着混朴子的残躯,向上飞身急去,落在两仪室外的山崖上。

来尘子看着混朴子神情僵硬的样子,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轻声唤了两句:“吴师兄,吴师兄…”

混朴子无法回答。

混朴子正气深藏的眸子依然睁着,缩成一点的瞳孔依然清晰可见,只是脑海中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知觉。

手里提着功德袋的圡津子,满面惋惜之色。

在跟着张家天师镇守在这明珠山的四位师兄弟中,圡津子与三位师兄颇为不同。三位师兄中,萨、吴两位的修行之道,偏向人道,而王师兄来尘子的修行之道,偏向释道。圡津子偏向的,是儒道。

儒道,乃百家诸子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一门,千百年来,虽然在帝王的权谋之术中被严重阉割,但真正习得儒道的真义之士,依然不失象征着儒门君子的六艺风骨。

儒道以仁义礼智为要,续的是孔孟之风,悟的是济世之机,是人间诸道中推崇者最多的一门,亦是最难觅得真我,最难修成正果的一门。圡津子的修行之道,之所以偏向儒道,主要是因圡津子乃半路入道,在入道之前,圡津子曾是一名寒窗苦读十数年,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书生。

书生中胸怀天下的俊才者,皆如儒家圣人所说,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在圡津子学有所成,想着要大展抱负之时,圡津子却寻不到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尚被人耻笑一无所成,深感世道昏暗,难有出头之日。

圡津子不想碌碌无为,平庸一生。他听得天下间流传着一个叫做“南张北孔”的说法,这个说法在近百年多间越来越响,越来越得到世人认可。

北孔指的,当然是百家诸子中最负盛名、弟子最为众多的那一位儒家第一圣人;而南张所指的正是兴于东汉时期,在龙虎山之上建立天师府,创下正一大道,后世称其为“道祖”的张家天师。

张家天师之名,虽不如孔氏一宗来的悠久,但张家天师的诸多事迹却是传遍四海、妇孺皆知,在加上其源头可追溯到老、庄两位儒门之外的圣贤之故,其后来之势不得不说是十分迅猛。

千百年来,任由人世间沧海桑田如何变化,江湖庙堂如何更朝换代,都没有改变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那就是无论哪朝哪代都对圣人之后极为礼遇、尊崇。北圣孔氏,早在刘汉时期便享有世袭爵位。如孔圣之后,孔霸被汉元帝册封为“褒成侯”;曹魏时期,改封“恭圣”、“褒圣”。而到了如今的李唐时期,又受封为“文宣公”。

张家天师亦是如此。自从道祖张道陵以天师之名流传于后世,张家天师便和孔圣一族一般,成了历代帝王争相赐号封爵的对象。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素王”。

所谓“素王”,即怀有帝王之德,而未居于帝王之位的圣贤之士。其位不亚一品大员,已极人臣,可谓是身不在庙堂之上,自有庙堂之封加身。

圡津子二十九岁改儒入道,其契机乃贞观七年逢张家天师奉本朝太宗皇帝传谕,入长安城讲经传道之故。张家天师有在长安城收机缘将至者为弟子之心,从诸多听道弟子中,张家天师挑得一名,这名弟子即为手握法尺的圡津子。

圡津子生性温和、难韫,自幼熟读群书,慧根极深,得张家天师赐度天尺一条,功德袋一个。入道之后,圡津子没有让张家天师失望,其自行领悟的修行之道非但不同于其他诸位师兄弟,深带儒门之风,独具一格,境界亦如利刃破竹,进展神速,直逼入道已久的三位师兄。

这次随张家天师来此遏祸,圡津子亦向张家天师提出过自己的应对之法,只是这次劫难远非一般灾祸能比,造劫者亦神亦魔,种种方法都对其没有作用。为确保少生意外,张家天师唯有采取从道机中卜出来的方法。

圡津子微一合眸,长长的叹了口气,收起右手中的度天法尺,将食、中两指按在混朴子腕间脉门上,过了片刻方才说道:“吴师兄气力几乎用竭,真元亦受损严重,若不是吾等回来的及时,扰乱了吴师兄的心神,让吴师兄死志丧失,吴师兄恐已陨命。”

来尘子听得出圡津子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不仅告诉了他混朴子伤势的严重性,也告诉了他混朴子现在并没有性命之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