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夏天,我们在夏天遇见,也在夏天分别。
从楼顶挂到楼底,密密麻麻气势恢宏的大红色横幅,在为高三加油的同时,也无声地提醒着我们,分别的时间,真的快到了。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三年的师生情谊就像身边的暗物质,庆幸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他们的出现,也改变了我的星轨。
我站在队列的最前面,操场上粉色的气球和白色的气球交织在一起,从校门口一直延续到操场的红地毯,营造出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偌大的签名墙上,色彩斑斓的“十八而志青春万岁”,在阳光的照耀下,明晃晃地映衬着他们每个人的脸,今天是他们的成人礼。
三年,我见证了他们从依赖依靠,变得自立自强,今天他们成年了,我忽然有点骄傲,为他们也为我自己。
过去的一切还历历在目,2018年我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我还记得,我也是这样站在队列的最前面,成了他们的班主任。
我们一起见证了单海中学170周年校庆,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因为他们的优秀,从陈校长手里接过优秀班主任的锦旗,第一次给他们录大合唱的视频,感动到哭,第一次一起参加消防演练,被自己点的烟雾弹熏得睁不开眼睛,第一次产生分歧但敞开心扉,第一次一起扶起教室门前被台风刮倒的大树,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直到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变成了之后的无数次,直到陪他们高考体检完,看着他们一个一个被家长接走,和我道别再见,我一个人回教室,站在讲台上,看着现在还被满满当当的书填充着教室,想象着两个星期之后,就会变得空空当当,再开学推开这扇教室门的时候,就不再是他们了。
我意识到,这是他们的三年,也是我的三年,而我们的三年,迎来了终点。
18岁,一个多么美丽而神圣的数字,前几天,我意外收到了十二年前写给自己的来信,本来是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晚来了两年,不过,来得刚刚好。
那时,我也正好18岁,和今天的他们一样。
虽然,我三年前,才回到18岁,重温了那段岁月,可是我好像已经快想不起,我原本的18岁,是什么样子了。
我看着信,里面还附带着自己对人生的规划,五味杂陈,原来18岁的我,也如此轻狂、迷茫又怀揣梦想,对比人生规划,很多未能如愿,又好像也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我拿着信,和他们分享,我说:我们一起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吧。
于是,讲台上,我踟蹰半天,不知道如何动笔汇报现在,期待未来,讲台下,他们洋洋洒洒一大堆,眼里心里都是对未来的期待,忽然满是羡慕,觉得这一刻的他们,好美。
不过,幸好,18岁的他们很棒,30岁的我,也不赖。
如果能隔空对话,我想和18岁的元尹说,谢谢你给我的力量,30岁,虽然未能尽如人意,但也一直在进步,期待40岁,能解锁更多更好的自己,自有担当,且怀揣梦想。
我给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个邮箱,他们把“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投入邮箱,这些信,从此刻开始,将会和他们一起,一步一步向着未来,出发,前路荆棘些许,也掺杂着风雨,但好在,18岁的他们勇敢坚韧,青春无敌,无所畏惧。
李宥把信放进邮箱的时候,忽然凑到我耳边说:“元尹,我的十年后,是41岁,所以我是写给41岁的自己的。”
他还说,那个时候,他应该看不到这封信了,他希望我能念给他听,对着星空就可以了,他可以听见。
我真的一点都不想知道人生的结局,可偏偏李宥在我人生的剧本里,提前杀青,让我看到了他的结局。
明明他说过,一切结局都是美好的,如果不是,那就不是结局,可是我知道,结局是,他死了。
“我不会帮你的,你写给的是,十年后的自己,不是我。”我说。
所以,你可不可以等一等,再等一等,这样就能等到这封信了。
今年的成人礼和往年不一样,这次我们先在操场集合,远足到五龙山顶,再正式举行成人礼。
在山顶举行成人礼,想想就很浪漫啊,据说那个地方,可以俯瞰整个单海,但我从来没登顶过。
一开始,我是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因为我想在前面给他们开路,奈何体力不允许,还没开始登山,就慢慢落后了,最后只能,看见漫天霞光下,他们的背影。
成人礼只是一个仪式,他们的成长,是凝聚在与朝霞共生,与皓月为友的三年之中的,是那三年的点点滴滴,让他们长成了坚韧不拔的大人,这么远的山路,他们互相扶持,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在党旗、团旗、班旗的带领下,历时两个小时,我们终于登顶了,我也终于登顶了。
仪式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因为李宥是普通班这么多年,唯一一个拿到北大保送资格的学生,这次成人礼,学校邀请了任然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发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