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长平长平 > 第89章 汲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后勤供应的压力下,魏军一路向东向北,迅速逼近汲城。汲城外的难民继续纷纷向东北移动,拥向朝歌。

在了解了魏军的动向后,尉摎撤去了对中牟长达十余天的围困,继续挥师北上,让南郡和南阳两军包围新中,自己率领关中军依托荡水和羑水,构建起防御阵地。

羑里是商族语,意思是监狱。荡水和羑水之间,四面环水,中间一片大空地,是天然的监狱。据说周文王在被纣王囚禁时,就被拘押在这里。羑里也就成了这片区域的地名,连带着它北边的河流也被称为羑水。

两年前晋鄙率领魏军救援邯郸时,大军也屯扎在这附近。魏军留下的营栅,稍加整饬,也还能用。这大大减轻了秦军构筑营垒的工程量。荡阴、羑里现在人口繁庶,秦军在这里很容易征集到人力施工。

秦军的到来引起一阵惶恐。那些从茅、宁等城逃出来的邑民,也有少部分逃到这里。秦军在那里大肆烧杀,令人谈虎色变。但秦军进入朝歌后良好的表现也传过来,又令本地的邑民对秦军改观不少。到底朝歌离荡阴和羑里更近,邑民们本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理念,当秦军到达时,大着胆子留下来:毕竟,背井离乡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这让秦军在防御这一地段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

尉摎将主阵地设在羑水以北,在荡水以南(荡阴)原魏军大营中留下五千人的前卫部队,荡、羑两河之间羑里也留下一支五千人的部队接应。

荡阴距离朝歌并不遥远,只有四五十里,朝歌的动向秦军可以时时掌握。但一直到秦军把阵地完全构筑完成,朝歌也没有军队进入。这下把尉摎闹蒙了。过河后进展那么猛,怎么到跟前了反而停了呢?他不停地派出明探暗哨,严密监视敌军动向,惟恐对方有什么阴谋。

其实新垣衍什么阴谋也没有。他前几天快速进军,仅仅是因为经过的区域几乎全部残破,他无法找到足够的补给;而现在,他进入了汲城。汲城没有被破坏,秦军也没有长期驻留,有一些钱粮,可以供给魏军。

而另一方面,汲城虽小,却与魏有重大意义:这里是魏宗室的陵墓所在,相当多的魏国宗亲死后安葬在这里。

共城和汲城之间的大片山地,分布着许多魏国贵族的大墓,明白无误地说明这里是魏国宗亲的公共墓地所在。历史上还从这里的基地中发掘出着名的《竹书纪年》,以魏国的视角,记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汲城距大梁不下二百里,魏国为何将墓地选在这么远的地方还是个谜,但汲城作为魏王陵墓所在是没有疑问的。所以,虽然相比于朝歌、宁新中,汲城算不上大,但重要性犹有过之。新垣衍将大军控制在汲城,而不急于进军朝歌,也隐含着戍卫魏王陵的意思。

另一方面,韩国和楚国的军队也都取道荥口过河,他们也都要从宁、茅等地北上。那些地方被秦军烧杀一空,作为东道主,魏国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尽一点东道之谊,拿出点粮食接济一下联军,让他们不要再继续祸害当地。新垣衍还有另一层想法:把更大、更富庶的朝歌让给韩、楚军进驻,把他们顶在与秦军对抗的前线;同时保住魏国的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