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圣僧联手,有佛门合击之术,就算是石之轩也不敢缨一时锋。
而四大圣僧与宁道奇联手在原着中更是追得石之轩满天下乱跑。
如果是在领悟“魔心渡”之前,赵煦也无法纯粹凭借武道修为与这五人争锋。
必须要使用【霸气】与【九天镜谷】的力量。
而此时却不一样了。
“魔心渡”和“道心种魔”搭配,就是现今世上最强的支配魔性之法。
当年石之轩假借法号“大德”潜入佛门,借此悟出《不死印法》里“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高深禅理,因而遭到四大圣僧追捕。
这些和尚追杀石之轩的目的表面上是因为石之轩盗取了佛门正统,实际上却是因为石之轩的经历证明了佛经之中的确蕴藏了极致的魔性。
若无魔性,石之轩也悟不出佛魔共参的盖世魔功《不死印法》。
换句话来说,四大圣僧身上本就有潜藏极久远的魔性。
平日里这些高僧诵经打坐,全然与魔毫无相似之处。
而当赵煦用“魔心渡”张扬魔性,“道心种魔”的可怕魔性便随时能勾连他们体内潜藏的“魔”。
这类似于赵煦与师妃暄的关系,可以说是近似于“道胎魔种”的“佛胎魔种”。
只要赵煦运转起支配魔性的“魔心渡”,四大圣僧的精神就会被赵煦所夺。
四人联手,各使不同武功,开始朝着宁道奇打了过去。
宁道奇施展《散手八扑》接连将四大圣僧推开,但却不愿真的出手伤到四人。
而邪化的四大圣僧却毫无顾忌,反倒比平时的状态更加张狂,招招只取要害。
后方的隋国骑兵看着这一幕,都觉得摸不着头脑。
这四个和尚不是应该和倒是是一边的么?
怎么这就打起来了……
宁道奇再四人围攻之下,愈发感到支拙,知道不能任由局势如此发展,于是飞身一纵,腾空而起。
帝心尊者与嘉祥大师腾空追击,被宁道奇向后两手拍击击落。
随即,宁道奇双臂张开,腾空滑翔冲向赵煦。
赵煦见状,瞬间收拢魔性。
周遭环境包括四大圣僧身上的魔性统统被赵煦挥手。
而后,赵煦目光直视宁道奇,【霸王色霸气】瞬间冲击。
霸气是与武道真气截然不同的能量,就算是武学精深如宁道奇也难以感知,只觉得一股莫名气劲扑面而来。
随即便觉得一阵目眩。
宁道奇苦修道门功法,一声功力精纯神熟,寻常精神武学根本无法动摇他。
但【霸气】却超乎品级,有着必定会奏效的效果,只是效果强弱区别有所不同。
一时间,宁道奇精神恍惚。
赵煦见状,将从四大圣僧身上收回来的魔性集中,借着牵引力场完全打入到宁道奇身上。
若在平时,宁道奇有自身道功护体,很难被魔性影响。
而此时先受了四大圣僧掌力攻击,又被赵煦的【霸气】冲击。
意识混沌之际,魔种入侵。
所谓“道心种魔”,这天下恐怕没有人比宁道奇的道门功法更符合“道心”之说了。
而后方,四大圣僧身上的魔性褪去,意识渐渐恢复清醒。
茫然间一起看向前方。
宁道奇正站立着背对他们四人,身上散发出一种妖异的自相违背的气息。
正邪两种对立的武道气息在他体内自行冲击,并向外散发。
嘉祥大师见状,轻唤道:
“宁道兄……”
宁道奇骤然回头,双眼迸射红光,看起来恐怖至极。
而赵煦此时身形瞬动,拖出一道残影接近宁道奇,一掌印在他的胸口。
这一掌用上了《降龙十八掌》的掌力,瞬间攻破宁道奇的护体罡气,把他击得抛飞出去,随后重重落地……
四大圣僧见状,提振功力,要与赵煦殊死一战。
可惜,赵煦击败了宁道奇之后再度收回魔性,融入牵引力场中释放出来。
四大圣僧瞬间被魔性笼罩,身躯开始不听使唤。
禅宗四祖道信有禅心护体,被魔性同化得最慢,尚有说话的余力。
惊骇地看着赵煦道:
“你到底使了什么手段!?”
赵煦一笑:
“不过是沟通了你们体内自己的问题罢了,与其问我,不如问你自己~”
随后,赵煦震动魔功,无形力场共振。
四大圣僧背着魔性侵染,同时跪倒在地,当即丧失反抗的余力。
赵煦并不以此为甚,翩然转身回头,骑上自己的白马,对几名兵将嘱咐道:
“把他们带下去,别饿死了,其余不用管。”
大唐世界的武道注重精神,这五人联手被赵煦轻易击败,精神受挫今后也再难攀登武道顶峰了。
而在场的隋国骑兵们看着自家皇帝陛下居然击败了中原武林第一人宁道奇加上闻名天下的四大圣僧,皆是振奋无比。
挥动手中兵器为赵煦喝彩:
“陛下神勇!”
“陛下神勇!”
……
近万人山呼海啸般为自己狂热喝彩,赵煦也觉得颇为受用。
挺直腰板,骑在马背上,一挥手。
“出发,支援江南!”
————
一路从大兴奔赴江南,赵煦径直赶到了北征军沿着长江修筑的大营。
先了解了一下当前江南士族造反的情况,又去军营中探望(嘲讽)了一下被留在军中随行的师妃暄。
最后,开始了对江南士族的彻底摧毁。
江南士族的形成多是因为晋朝衣冠南渡,大量有名有姓的北方氏族都朝江南转移,随后经历晋朝余晖与五代十国重重混乱,才养出了这遍及江南的地主氏族。
他们不在乎谁执掌朝廷,时代以家族为连接,霸占土地,奴役民夫。
如果皇帝让他们称心那皇帝就能过得舒服,反之他们就会反过来裹挟民意冲击皇权。
如今正是因为赵煦征伐高句丽要他们出钱出人,让这些世代承袭的蛀虫们感到了危险,这才发动起遍及天下的叛乱。
有“三吴之望”的陆之命、虞世基领导江南各大氏族;而杜伏威、辅公祏、高世达等年轻一辈则收拢各地流民,试图再整合陈国故地与大隋掰一掰手腕。
赵煦没惯着他们,到达江南之后的第二天,引兵五万,延长江南下,直取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