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臣朱善,叩见太子!”

春和宫中,刚给朱雄英朱允炆授课完毕的大学士朱善,参见太子朱标。

“快快请起!”朱标笑着起身,亲手把对方搀扶起来,“课业结束了?如何?英哥儿还听话?”说着,顿了顿,“英哥儿那孩子被宠坏了,劳烦你了!”

朱善微微躬身,笑道,“臣看来,太子爷言重了。”

说着,笑了笑,“皇太孙少年心性一时贪玩是有的,但天资聪颖,非凡材。”

“你莫要说他的好话,知子莫若父,不瞒你说,这孩子的脾气性子孤是真的头疼!”朱标笑道。

“臣不是刻意夸奖皇太孙!”朱善继续笑道,“臣今日观皇太孙言行举止,颇有贤风。是有些性子跳脱不够稳重,但胜在不拘一格。”

“民间话讲,淘气的小子将来出息。墨守成规的孩子,将来都是古板无趣。臣读史书,古往今来凡杰出地方,少年时大多如此!”

“哈哈!你这话过了!”朱标大笑。

别人夸他儿子好,他尽管心里不信,可也掩饰不住笑意。

“臣实话实说!”朱善正色道,“课业上皇太孙虽不是上心,可却知道德文章于国之重。心里也知道敬重读书人,重用读书人。”

“呜!”朱标点点头,“这孩子的心性纯良!”

“殿下所言极是,臣观皇太孙看重读书人,明白民间疾苦。对臣下礼遇有加,不倨傲骄奢,不喜怒形于色,已有明君之相!既仁且贤,而且顾全大局!”

朱标大奇,“这句顾全大局,从何而来?”

“殿下可知,今日臣不光是给皇太孙授课,还有一人!”

“谁?”

“乃是殿下次子!”

“炆哥儿?”朱标微微皱眉,“怎么回事?”

“今日臣在文华殿迎皇太孙,却见皇太孙殿下与二爷携手前来!”朱善笑道,“当时臣心中也是微微诧异,臣教皇太孙殿下读书,是皇上和太子您定下的。臣听说,您和皇上说过,要二爷跟着一块来,却被否了!”

闻言,朱标低声道,“哎,确是如此!”

“可今日,皇太孙却带着二爷前来,足以见得皇太孙心中,顾全手足亲情!”朱善又道,“此时传扬开来,必是士林之中一段佳话!皇太孙人品贤德,尽长兄之责,臣子将无不称颂!”

朱标听了,再次默默点头。

这事,朱雄英还真就作对了。他是皇太孙,没有因为居高位而刻薄自己的兄弟。反而拉着对方,一同来读书。这在臣子们的眼中,就是贤字。

没有任何臣子,希望他们所教导的帝王,真如孤家寡人一般绝情。

“混小子也知道,他是长兄,知道顾及弟弟的感受!”朱标笑笑,“今日教了什么?”

“臣没有教皇太孙和二爷经书讲义,而是说了大汉朝的旧事!”

“何事!”

朱善肃然道,“汉惠帝与赵王如意的旧事!”

顿时,朱标错愕当场。

这故事,他如何不知?

半晌之后,怒气溢于言表,“尔身为文渊阁大学士,身负教导太孙之责,孤甚许之,你怎么?你怎么当着他们说这个故事?你是个居心?”

“殿下,臣没有私心!”朱善缓缓叩首,“一心为国!”

“为国,就是和孤的儿子们,说前朝骨肉相残的事吗?”朱标大怒。

“殿下,难道臣说的不对吗?”朱善抬头,毫不示弱的看着朱标。

“你...”朱标一时间,竟然失言。

朱善继续叩首,缓缓开口道,“臣今日见皇太孙带着二爷起来,就想起昨日,太子殿下和臣诉苦,说请皇上准许,他们兄弟俩在一块读书,却被否之事!”

“臣斗胆问问太子殿下,殿下是当真想让他们兄弟俩在一块读书,还是听了谁的话,心中犹豫?”

“大胆!”朱标怒不可遏,“你竟敢编排孤的家事?”

“国之储君岂有家事!”朱善反问一句,“一举一动,关乎国运呀!”

说着,他见朱标没有说话,继续开口道,“国本早定,皇太孙乃东宫之储,翌日正位东宫,以安国本。虽年少,礼法却不可废。皇太孙殿下有顾及手足亲情之意,然却不可让他人有僭越之心!”

“此时皇太孙殿下尚小,或可迁就一二。翌日皇太孙年长,如何想?”

“其实臣看来,皇太孙今日牵着二爷去读书。与其说是顾及手足亲情,不如说是,他在给太子爷您,圆面子!”

“你.......”朱标再次大怒。

“皇太孙深知您的难处,您想想,倘若他对兄弟不加言辞,刻意疏远,甚至打压,您如何作想?”朱善又问道。

朱标默不作声。

“所以臣说,皇太孙是顾全大局的人!”朱善又开口道,“如此心性,实在难得!”说着,笑笑,“若不是皇太孙这种纯良的心性,臣也不会冒着大不韪,和殿下您说这些!”

说到此处,叹息一声,“其实有些事臣看得明白,殿下难道看不明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