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题目1:

【“小明,你要小华那个礼物还是要小刘这个呢?”

“那个……这个吧。”

“请问:小明要了哪个礼物?”】

题目2:

【“要你管”和“不要你管”、“摔地上了”和“摔地下了”、“不好了”和“这下好了!”,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许多自认学过点汉语的外域人顿时头疼脑热。

“小明要了小华的礼物!”

“我觉得小明要了小刘的!”

“切!要你管和不要你管,这意思明显就不一样嘛,我又不是傻子!”

“不好了和这下好了,肯定也不一样啊,好和不好本来就是反义词!”

许多观众们信誓旦旦,华夏观众却是比较复杂地寻思。

“嗯……这个还得看语境,还真挺难分析。”

“我觉得第二道题应该都是一样的。”

伴随着直播间热议,江逸撤下了时空之镜,这一幕不是给范仲淹看的,跟古人玩文字游戏简直是班门弄斧。

不过经历这件事后,许多原本觉得会英语牛逼的观众心态调整了过来,觉得原来也不过如此。

汉语和汉字,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文明载体。

一股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先祖,可想看看后世的苏城?”

“苏城?”

范仲淹白眉微微挑起,问道:“后世之苏城,如何了?”

“后世之苏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工业水平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领先地位。”

江逸心念一动,时空之镜上出现了后世的苏城,万丈高楼平地而起,辉煌灯火照亮整片夜空,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安居乐业,说说笑笑。

江逸尤其让时空之镜展现出了苏城的教育环境和设置,上面清一色的高先进教育设施,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各种知识。

范仲淹一看到学生,立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他们的衣服上,仔细看了会,发现上面没有破洞之后,他默默地松了口气,脸上这才洋溢出笑意,欣慰点头。

看到后世们好学的模样,他虽然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接触都是什么,但想必应当都是后生口中的科技,是后世发展必备之物。

孩子们若是能学习到这些,必有好处啊。

等等!

怎有如此之多的学子?!

范仲淹吃惊了,他心情忐忑地问道:“后世,竟有如此多的学子?”

“是的,后世有十四万万人,在校学子如今有二万万多人。”

“二万万多的读书人?”

范仲淹眼珠子不由自主地睁大,激动地拍掌跺脚:“嗨呀!竟有如此多的读书人,妙极,妙极!”

范仲淹觉得这是自己一生中听到的最好消息!

即便在最富的宋朝,读书人的比例也远不如后世,后世能做到这点已然绝妙!

“先祖,这都和如您一般的先祖,以及近代,和我们现代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有关啊。”

江逸微笑着说:“华夏从古至今,一直都在重视教育,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再到科举制的出现与发扬,再到后世之九年义务教育和国考制度,都是我们重视教育得来的成果。”

“也正因此,晚辈才能有勇气说,华夏的新一代,基本不存在文盲了,大家都可以读书写字,都可以靠识字之能去学习和接触更多的事物!”

“难以想象,实在是难以想象!”

范仲淹双眸泛起泪光:“如此一来,寒门子弟亦能有书读了,后世做的好,做的好啊!”

“先祖,可还记得,您当年在苏城也开了学府?”

江逸问道。

范仲淹不假思索道:“你说的是景佑元年(1034年),老夫当知州的时候吧!”

“是的,后世典籍记载,您当年从睦州改知苏城,在苏城南园买得了一块风水宝地……”

时空之镜画面一转,出现在了范仲淹刚到苏城,打算建宅之时。

临时宅院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堂前,正对坐在主位上的范仲淹说道:“范公,老朽乃苏城的风水先生,今天特来为您介绍一块宝地。”

“哦?何处?”范仲淹饶有兴趣道。

老者指了指外边道:“就在沧浪亭西边的荒丘。”

“老朽早知范公贤明,得知您来苏城时,老朽便已在苏城寻找宝地。”

“老夫仔细看过了,那条街笔笔直乃龙身,街上的石头是龙鳞,高耸的北寺塔是龙的尾巴,龙头就是那块荒丘,且不触帝王之气。”

“范公若是能买下那块宝地兴建住宅,一来可以镇住风水龙头,二来,子孙后代会科甲不断,连连考中状元做官。”

“真有此事?”范仲淹眼眸骤亮。

风水先生点头道:“是也,老朽岂能欺骗范公?”

“好,我知道了,辛苦老先生。”

范仲淹给了下人一个眼色,下人从怀里掏出了一些钱币。

老先生坚决不收,连连摆手:“范公大义,此次看风水,分文不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