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粱发回的信件来看,他已经踏上了归途,按照李悦的要求,皇上多余的赏赐没要,只要求多带回一些书籍和图纸来。
无论是用于制作农具,还是制作铠甲、防具,渤海国的技术比唐国差了太多,希望黄粱能早点赶回才好,为今年争取出更多的时间来。
对于农安,李悦有着更深的打算,要求甚至更加严苛,整座城推到重建,拥有房契的百姓,可以在原址购买,也可以把房契卖给自己。
至于所欠的房款,也和扶余县的百姓一样,分几年向官府来支付。
而且和扶余县一样,百姓重新制作公验,有公验的百姓,孩子可以进入学堂。
一件件琐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人离开、也有人主动投奔扶余府。
城外的砖窑烟火不停,只是现在开始利用冬天的煤渣烧制砖石,李悦打算铺设一条扶余到农安的官路,从而加强两个城池的连接。
如果设想成功的话,快马在两地之间不超过两个时辰就能到达。
农安城外一座砖窑也建了起来,城里的百姓大多都留了下来,如今大部分都围绕着砖窑,趁着农耕之前,多挣一些钱粮。
北岸的两处也同样如此,等大量的黑水人到来,必将引来新的一波基建高潮。
趁着这段空闲,李悦开始第一次巡视自己的领地,第一站当然是唯一仅剩的县令,王志那里的情况。
事实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王志县城所处的地方,比后世的查干湖要大多了,向南延伸了不知有几十里远。
李悦第一次认识到,不能用后世的地域范围来界定某一个地方。
如今也明白了一些,怪不得契丹人会从西边、南边出现,西南方向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啊。
这里地处偏僻,百姓大多以放牧、捕鱼为生,当李悦提出让王志治理农安的时候,对方既是兴奋,又是有些担心。
“侯爷,王志说不动心那是骗人,不过这里的百姓你打算如何安置啊?”
能为百姓考虑,从这一点来看,李悦就可以放心地把农安交给对方。
“王兄,咱们交往这么久了,你应该知道我的性子。我会让百姓们自己选择,希望住在城里,可以去农安、也可以去扶余。”
“希望继续过着这样的日子,长山村一带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这样的提议,王志和百姓们当然没有意见。
即便是不打算住在城里,就是在城池附近几里的范围,日子也比在这种苦寒的地方要好多了。
百姓中有心之人,恨不得马上搬家,早一日办好公验,孩子就能早一日识字啊。
有了王志的陪伴,李悦继续向南,辖内十几个县城都要走遍,那些县令造下的孽还要还,至于百姓愿走愿留,全部遵从他们自己的意愿了。
一路走来,李悦愈发惊讶,如今的东北简直是湖泽遍地,往往没走多远,便能看到一片小湖,或是一片泥沼。
远处已经可以看到黑乎乎的小山,李悦想了起来,石炭就是从这里运到扶余的。
“王兄,这是什么地方?”
听着这样的称呼,王志有些无奈,同时又暗暗欣喜,李悦年纪不大,即便当上了高官,依旧保持着谦逊,这让他着实没想到。
“侯爷,这里就是仙州了,下辖有五个县城,过了这里20里外就没有人烟了。”
李悦愣了一下,估算了一下距离,大概已经到了后世的长岭县一带,在他的印象里,这里的煤矿资源不在少数,看样子是不会错了。
“王兄,咱们进城看看。”
说是城门,比扶余县的老城还要破旧许多,土墙上甚至还能看到不少的箭孔,显然上次契丹人来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印记。
看到大队的人马到来,百姓们顿时慌了神,而城中出现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看着李悦等人到了跟前,一个个胆战心惊,离得远远就跪在了地上。
“各位老爷大驾光临,不知老爷们有何贵干,老朽等人是百姓们推举出来的里正,老爷们有什么事情问我们就行,求老爷千万别吓到了百姓。”
李悦心头一惊,让这么大年纪的人给自己下跪,简直就是折寿啊。
慌忙跳下马去,上前拉起对方。
“老人家,我是扶余县的县令,现在被朝廷提拔成了侯爵,从今天开始,这个地方就归我管了。”
老人再次吓得跪了下去,无论李悦怎么拉都拉不住对方。
别说是位侯爷,就是个县令来,大家伙都会怕上半天。
“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啊。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了,等到秋天交税的时候,我们肯定都给你补齐。”
李悦暗骂了一声,这些县令真是连畜生都不如啊,仅仅是报了个名,对方就吓成这个样子,可见当初是变着法的鱼肉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