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奇谭 > 第174章 惊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是这种繁华安逸,又能够继续维持多久呢?要知道,江畋才刚刚抵达东都郊外,不过半天时间,就已然遭遇这次意外惊喜(下马威)。武德司无所不知,活像个筛子的笑话,也在此得以验证。

而对江畋而言,迅速了解一个地方的方法,就在街头榜告处。在上面除了例行朝廷邸闻、官府告喻外,还有各色商家用工和售卖的传文;及本地行栈、商馆联合起来的坊所,公布的各种悬额诉求。

作为当年梁公所主持的泰兴改新,所沿袭下来的善政之一;就是命令废止除山陵、水利和道路之外,天下绝大多数的正役和杂役;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徭役之苦,往往更甚与田租户税的负担。

别看它仅仅是在一年里,将你抽调往外地附从力役,那么十几、数十天而已;但是算上路程远近所费,往往还要自备饮食;往往超期服役不算,还有概率被过度驱使,而病死累死在服役中。

这对于小农经济下的家庭单位,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就算侥幸得以当然放还,往往也因为错过和耽误了农时,造成减产和歉收。到时候一家老小不但要饿肚子,还要面对官府催收而卖儿卖女。

因此第二条,就是将地方的力役需求改征为雇,同时组建专属军队和朝廷的工程队伍;再者又引入商人竞价分包。也由此变相多绝了大多数贪官胥吏,籍此上下其手滥用民力的借口和由头。

因此,这三管齐下之后,困扰了历代王朝数千年的徭役之苦,虽然说不能就此彻底禁绝了;但也能说是大大减轻了社会矛盾和小民百姓的负担。不过因海外开拓输入的财赋资源,却又生另种弊端。

就是太平年代所大量繁衍的剩余人口,也不是人人愿意到海外去开拓和谋生的;也不愿意受人租佃在田土里辛苦刨食。于是,就纷纷三五成群的穿州过县,来到一些相对发达的繁华大邑讨生活。

虽然大多数只能从事,最底层脏累苦的活计;乃至进入当地的(大型)工场、(私家)作坊,计日而食;雇佣于商社、店铺。却也变相促成,这些地方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附带工商业的繁荣昌盛。

然而他在温泉街市上逛的差不多,大包小包拎了一堆,也没有见到更多跳出来异常举动。回到了原处之后,江畋就看见围拢在这处客栈的成群公人和皂吏,却被数名右武卫的军士堵门不入。

居中一名满脸愁苦的青衣官员,在注意到了那些右武卫军事的反应后,也忙不迭的迎上前来喊道:“可是宪台江左判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