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
援军主将骑马来到李隆基面前。
“五弟!你怎么能让他跑了!”
李隆基看着眼前的李隆业,有些不满道。
要是追杀李存孝的话,凭他们兄弟二人合兵一处,有很大的机会干掉李存孝。
这样无疑是断了李重俊一臂,以后攻下东都,进军长安,将易如反掌!
“三哥,父皇命我来寻你,一同前往攻打武牢关!”
“那人就算逃走,必是逃往武牢关,只要我们攻下武牢关,还怕杀不了他吗?”
李隆业不以为然,各路人马齐聚武牢关,大家都抢着第一个攻入武牢关。
李隆基眉头一皱,武牢关是东都的门户,重要的关隘,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攻破的。
何况,对方有李存孝这样的猛将,联军这边,则各怀鬼胎!
表面上推举拥戴李旦,实则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又有多少人愿意拼尽全力?
李隆基收拢残部,与李隆业一起前往武牢关。
李存孝败退回武牢关,关胜立刻派人火速回东都,汇报情况。
狄青接到关胜的文书,立刻向李重俊汇报。
李重俊听后波澜不惊!神色如此!
狄青见了,都被李重俊的镇静所折服!
各路人马齐聚武牢关下,气势汹汹,又加上李存孝出师不利,换成别人的话,早就惊慌失措了!
可李重俊一点惊慌的样子都没有,反而气定神闲!
“圣上!武牢关是东都门户,是东都东边重要关隘和屏障!”
“如今各路叛军齐聚武牢关,一旦武牢关有失,叛军就会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直逼东都!”
“圣上应该早做打算!”
狄青劝说道。
“依你所言!朕该如何打算?”
“臣以为,圣上理应立刻返回长安,诏令天下忠于朝廷的刺史,赶来护驾平叛!”
狄青说道。
忠于朝廷的刺史?
李重俊心里冷笑,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忠于朝廷的刺史。
没来的哪些人,除了边境抵御外敌,就是一群隔岸观火的人。
一旦他和李旦,有一方失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加入胜利一方,对失败者迎头痛击!
“不过是一群心怀鬼胎的乌合之众,何惧有之!”
“摆驾武牢关,朕要亲自会一会他们!”
李重俊道。
“圣上!万万不可!”
狄青吓得脸色大变!
“朕意已决!无需再劝!要是不能平叛,朕宁可战死武牢关!”
李重俊道。
随后,李重俊带着狄青、李多祚、李千里、李思冲等人,率领八万大军赶往武牢关。
来到武牢关后,李重俊命李存孝、关胜二人领三万大军,在关前安营扎寨。
李重俊亲自坐镇武牢关。
李旦得知李重俊到了武牢关,立刻召集太平公主和各州刺史商议。
“李重俊亲自来武牢关,是打算与我们一决生死,我们应该立刻发兵。”
“拿下武牢关,斩杀李重俊,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太平公主说道。
李旦点头同意。
命王康、乔茂、包欣、元不宜、孙向荣、章非扬、陶琪安、孙路侯八州刺史,领兵攻打武牢关。
太平公主让自己儿子武崇敏,领兵殿后,接应各路人马。
八州刺史各自回去整顿兵马,便直接杀向武牢关。
汴州刺史王康第一个抵达,关胜领着三千铁骑迎战。
不等王康摆开阵型,关胜便带着杀了过来,瞬间将没有摆好阵型的王康军冲散。
关胜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关胜手起刀落,必有孤魂死在他的刀下。
王康吓得惊慌失措,转身便逃。
关胜哪里能让他跑了,立刻快马加鞭追上,一刀将王康斩于马下!
正好,这一幕被赶来的孟州刺史乔茂、许州刺史包欣看见。
二人大吃一惊!
急忙领兵后撤三十里安营扎寨,等待其他人到来,再商议对策,这武牢关该怎么打。
随后,其他五州兵马到来,与乔茂、包欣汇合。
七州刺史聚集在一起,商议进攻的对策时,有人来报,敌军来袭。
七位刺史急忙上马迎战,刚出了寨门,便见一支骑兵朝他们杀来。
沂州刺史章非扬,首先率领本部人马,正面迎战李存孝。
亳州刺史元不宜、濮州刺史孙向荣从左右两侧进攻敌军。
卫州刺史陶琪安、平州刺史孙路侯等紧跟章非扬身后,一起对抗李存孝。
双方一番厮杀,李存孝领着大军大杀四方,将七州兵马杀的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七州刺史见大事不妙,立刻逃之夭夭!
……
“报!”
李旦等人正在行军,赶往武牢关,斥候飞马来报!
“启禀圣上!汴州刺史王康战死,其余七州刺史溃败!”
李旦听后顿感晕头转向,这才刚刚出手,就这么不顺利,以后还怎么打?
“一群酒囊饭袋!留他们何用?速去将他们斩了!提头来见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